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要在乎细节(第2/3页)

但要是叫他写成广播稿吧,前面已经有人干过这种事情,而且上了全国性的画报。

同样的行为。

第一次被人报道,那是先进典型。

后面再报道一模一样的事情,那就不具备新闻价值了,甚至还有故意模仿别人的嫌疑。

张维为难就为难在这里:他相信那位饲养员,并没有看过那期画报。

当时饲养员的行为,也是出于本心。

他也是真心替那些体弱的小猪崽着急,这才在情急之下,将自家的新棉布拿出来,去擦拭那些小猪崽。

罗旋想了想,开口道:“饲养员看见小猪崽奄奄一息,便毫不犹豫的俯下身去,替小猪们做人工呼吸。

等到把小猪抢救过来了,热爱集体财产的饲养员,放弃了给自家孩子做新衣裳的打算,不惜用家里仅有的那一点点棉布,用来给小猪擦拭它们身上的污垢。

最后,饲养员又用自己的棉被,给小猪崽们保暖……”

“人工呼吸?”

张维一愣,“大字不识的饲养员……他会这个?”

罗旋眼睛一瞪,“会不会,有关系吗?这是重点吗?”

张维哭笑不得,“你晓得不了?人嘴和猪嘴,它对得上?猪鼻子捏的住?”

罗旋生气了,“捏不住,不会用手指头堵住猪鼻孔啊?

而且,这个很重要吗?那不过是技术上的细节问题罢了。

并且,这和看小说差不多,没必要讨论逻辑是否合理……差不多得了。”

“同志啊,不要舍本逐末,更不要吹毛求疵嘛!”

罗旋语重心长的拍拍张维的肩膀,“我们要看到饲养员身上舍己为猪、牺牲自己利益,维护集体财产的光辉事迹!不要纠结于这些小的方面嘛!”

“卧冰求鲤的故事,你能给他较真?试试能不能冻死他!”

“不要在乎这些细节。”

罗旋一挥手,“学校要集合早操了。这事儿,你真还只能从这些方面入手,才能写出一篇感人肺腑的稿子来!不信你试试……”

学校操场上的钟声已经敲几遍了,自己第一天就迟到的话,影响总归是不太好的。

张维编故事不能在乎细节,自己做事,可不能太马虎。

等罗旋气喘吁吁的跑到操场上,大家都在列队,眼看着典礼就要开始了。

这一期的开学典礼,学校举办的挺隆重。

除了学校里面的领导,乡教育办、县教育局都派人前来观礼。

校长站在高高的主席台上,用他也不知道哪去借来的一套电喇叭,便朝着全体师生开始训话。

这种电喇叭,需要手动摇把子发电。

电流时强时弱。

加上电喇叭的质量也一般,以至于校长的发言,与南华宫里面的道士唱诵经文差不多……咿咿呀呀的、时断时续的,让人听的一知半解、不明觉厉。

不过,

大家伙连猜带蒙的,还是听明白校长的意思:校长这是在鼓励大家,让大家要努力读书,争取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做一个立场坚定、思想纯洁、觉悟很高、志向远大的人……

通篇校长反而没怎么提到,要求大家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该如何去好好学习的事儿。

这个时期,国家建设正如火如荼,正是急需各行各业的人才的关键时刻,

所以上面非常鼓励大家都把自家的孩子,送到学校里来学习文化知识。

但奈何交通不便、学校稀少,而且师资力量一时半会儿之间,也难以补充。

有一些初级小学的老师,甚至他们本身的文化都不高,上了三位数的加减乘除,他们自己都得计算半天……

再加上生产队里的社员们,穷苦人家居多。

各种各样的因素叠加起来,这就使得这个时期的入学率并不高,而且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真的也很一般。

尤其是巴蜀省、荣威县这种偏远地区,一个生产大队里面,甚至连高小生都找不出来多少位。

如果是初中生的话,多半也参军去了。

若是中专生,最终他会被招工进城,那是基本上可以预见的结果。

——前提是他们的出身要好。

由于读了书,就能够有跳农门的可能性。

所以把孩子送去念书的重要性,其实大家都知道。

只不过家里没钱。

生产队的社员们家中,也缺乏劳动力,白天大人要去地里挣工分,家中就需要有孩子帮忙做饭、洗衣之类的。

要不然的话,辛辛苦苦干活回来,家里还是冷锅冷灶的,那就很耽搁社员们挣工分了。

在饿肚子和学习文化知识之间,生存显然比识字更重要。

所以这个时期的辍学率,其实还是非常高的。

校长在台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