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第2/2页)

花芽说:“那剩下的次品呢?”

大芳姐说:“次品也有,都是农场的人相互分一分。吃不完,留着烂了只能做肥料了。说来也是可惜,今年咱们丰收,海城边上的县城也丰收,梨子价格大幅度下调,哎.”

没等花芽说,后面过来帮忙的麦婶子说道:“刚吃饱饭几年,就开始浪费食物。也就是咱们岛上生活好一些,放到内陆去,还是有不少饿肚子的老百姓。把能吃的梨子放成肥料,知道的是实在消化不了,又不能远距离运输。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岛上生活作风多么铺张浪费。”

花芽捧着大黄梨看了看,不用放在鼻子下面都能闻到梨子独特的清香味儿。

不知谁说了句:“吃不了难道只能做成化肥了么?”

方圆指挥着其他人分梨子,见大家围在一起走过来说:“不是还能煮梨子水么。我家俩孩子一到秋天就犯咳嗽,都是小时候肺热落下的毛病,我给他们喝几天梨子水,总能熬上一段时间。”

“熬?”

花芽听到这个字眼突然抬起头,她抱着方圆的胳膊说:“你真是太聪明,吃不下的梨子咱们可以熬啊。”

大芳姐不想打击她的积极性,又怕别的年轻家属效仿,便说:“熬梨子水的确不错,可终归放不了几天还是会坏掉的。”

花芽忙说:“放大半年都没事。”

知道她鬼点子多,大芳姐问她:“你是不是想到什么好办法?别跟我们卖关子,赶紧说吧。”

方圆也说:“别说农场要解决滞销梨,咱们家属们也要解决这些梨。哪个单位一分梨就一筐筐的分,又不能把梨当饭吃。二妹,快把办法说出来。”

花芽也不卖关子,她想的办法很简单:“我的意思是咱们把大黄梨熬成梨膏。梨膏润肺化痰、还清火止咳。咱们秋冬时间长,老是在屋里烧火,很燥。要是能每天喝上一勺梨膏,整个秋冬季节都不怕担心身体干燥咳嗽了。”

大芳姐听到“梨膏”两个字的时候,眼睛已经亮了起来。他们在农场果园不是没想过这个办法,只是这些手法都是中药局的师傅们留传的。以前没吃大锅饭的时候,可都是看家的本事。

要是花芽真能教会他们梨膏的做法,无异于给农场果园打开一个崭新的市场。

“太好了,我见到这些梨愁得慌。一筐怎么也有五十斤,最多存放个三五天,吃不完岂不是都浪费了。”

“梨膏可是好东西啊,我在我娘家那边还到中药局买过。小小一罐梨膏就是两元五角钱,冲水喝不到两个礼拜就没了。”

“会不会太复杂啊,我脑子不中用,要是做不好把这些梨都霍霍了怎么办啊。”

听到她们七嘴八舌的说话,花芽想了想说:“大芳姐、嫂子姐、麦婶子,你们要是有时间不妨到我家里,我把做梨膏的方法交给你们,再由你们交给其他人怎么样?”

大芳姐和方圆都答应下来,只有麦婶子年纪大,她不好意思地说:“我脑子也不大中用,不少东西说上一两遍根本记不住。要不然你换个别的家属来吧。像是钱梦和陈小兰她们岁数小,你把她们喊过来学吧。”

旁边有别的家属说:“让我去你家学吧,我聪明,学东西可快呢。”

“我也去你家,我也不差啊。”

“对啊,她们能去我也去,去了保证好好学。”

花芽看大家都很踊跃,但她不能真把她们全都领到家里去。家里还有个小瑶瑶在呢,要是人来人往带了些细菌什么的就不好了。

她正在犹豫,周文芳过来拿梨,正好听到了。她干脆说:“到我家院子里去吧,正好有现成的灶台可以用。外面地方大,站上二三十号人也没事。”

还有一点就是她结婚就会搬走,以后这里会重新交公。这几天就算有陌生人也不怕,她的东西早就打包好了。

她跟谢伟民看好了四号小洋楼,里面装修的不错,虽然旧了些,可周文芳就喜欢那股子陈旧的文艺风格。现在里面有人在打扫,等家具拉进去,好好整理一下就能入住。

花芽感激地看了她一眼,转过头跟大家说:“那就到三区414号去,我直接面对面教大家怎么做梨膏。大家学好以后不要藏私,可以教教旁边的人。”

王梨花后赶过来,听到大家都在夸赞花芽心底好,知奉献。她听了一圈知道是这个事,便来到花芽跟前说:“别说我小气,单是你做梨膏的方子拿出去都能换不少大团结。现在社会上看起来不收,私下还是有这种买卖的。你啊,真是亏大了。”

花芽知道王梨花也是为了她好,笑了笑说:“秋冬季节,不舒服的人太多,虽然不是药方总能让他们舒坦些。咱们不就是讲究一个药食同源么。咱部队已经给我的够多了,就当做给我闺女积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