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番外II

经常来这家书店,是因为它一楼有一块类似于图书馆阅览室的区域,架子上的书籍杂志可以随意取阅,座椅多且舒适,还提供免费的茶水。我一般白天来,傍晚时分离开,周末则不出现——省得和学生们抢座位。

也有例外的时候。有几次,我读书入迷至困顿,对落地窗外日光的消失浑然不觉,直到某个学生拖曳椅子的声音把我吵醒,才意识到自己在软椅中睡着了。醒来时身上会多一条毯子。想来,这才是书店最吸引我的地方:和善,随意,用心。

交还毯子时我会和工作人员聊上几句,一来二去,我和他们就熟了。慢慢地,我知道这家书店是一对高知夫妻的产业,店铺的所有权属于从事心脏外科的先生,经营方面则由作家太太说了算。店在寰州,老板老板娘一家子却生活在上海。因老板就是房东,没有店租压力,所以,在运营上,书店不像商场别的铺子那样,铆足劲追求利润。

按照书店员工的说法,店里每年的营收刚好持平。事实上——店长低声告诉我——老板夫妇每年还往书店贴钱。

“这家店其实就是他们的情怀和善心,”提起老板夫妇,店长满脸自豪,“我们老板小时候就住在这边,据说家里本来就有这边的商铺,老小区拆了改建后,他就把这个大铺子买下来了;我们老板娘以前做金融的,还早早就入股了一家淘宝大店,早就财务自由了,他们不差钱。”

“您看到那边的’暖岛’了吗?”店长边说边指向书店二层的玻璃房,“那其实是心语小屋在这里的咨询室,心语小屋您知道吧?创办人是老板家的老熟人。这个’暖岛’,是专门面向学生的,任何咨询都免费……您发现没有,靠近暖岛的那半侧书架,放的全是教辅书?”

我点点头,顺着店长的手指,把视线移到挑空的大厅上方,停留在二层原木色围栏后,常常有学生驻留的书架上。

“一般来说,像我们这样的书店,是不卖教辅书的,”店长说,“老板娘特意在’暖岛’外放教辅书,就是为了照顾学生们的心理。”

“哦?”

“也可以说是掩护吧,”店长笑了,“给那些想偷偷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一个正正当当走到这里的理由。十几岁的人嘛,自尊强得很,要是被同学发现去了什么正儿八经的心理咨询,那可不得了……”

“哦……”

“当然了,也有不少学生是光明正大来暖岛寻求帮助的,”店长又说,“总之,能帮到他们,我们就高兴。”

“嗯,”望着二层在教辅书前徘徊的那几个学生背影,我若有所思,“现在中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多吗?”

“不少,”店长看着我,“曹老先生,您是不是老师啊?”

“做过教师。”

“哦,我说您看着文雅……一看就是师德高尚的人。”

我摆摆手说不是,笑得很是惭愧。回到阅读区,趴在桌上埋头做题的一个个少男少女,让我想起了自己当人民教师的那两个月,发生在当时那所乡下学校的事。

店长过誉了,我只是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

有时我会和一些年轻人一样,直接在宽大的台阶上坐下读书,有时,我则在书架间漫无目的地徜徉,就当散步。

教辅书区域,我也去过,怀着欣慰甚至是感激的心情,轻轻抚过贴在最后一排书架侧边,一个白色箭头上方的“暖岛”二字——诚挚的手写体。

谁写的?真美好。

箭头指向的位置是一扇不透明的玻璃门,偶尔虚掩,常常紧闭,紧闭时门上会挂着一块“请勿扰”的牌子。

这栋商厦的设计,是隔几层就有一间彩色玻璃房,浑圆外墙凸出主墙体,远看就像散落在大厦上的彩色气泡,充满童趣又别致。“暖岛”有着浅蓝色的玻璃外墙,阳光穿透下来,房间内想必是温软又晶亮的。

暖岛下方就是书店的阅读区。一棵苍劲的古樟在阅读区外的运河边永驻,一天中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古樟的树影都打在最靠近落地窗的那几张桌椅上。

我不像年轻人一样讨厌阳光,最喜欢的位置,就是紧靠落地窗的深灰软沙发。八月是寰州最热的季节,因阳光猛烈,学生不愿靠近落地窗,反其道而行之的我,便在暑期的学生大军中,侥幸占据了这把“专属座椅”。

八月末的一天,我在落地窗边坐了会儿,被店长轻声喊醒,才意识到自己又睡着了。

“曹老师,不好意思,”店长怀着歉意笑道,“我们老板突然来电话说待会儿要用阅读区,我们得把这里清扫收拾一下。”

“没事儿没事儿……”我摆摆手,站起身,注意到阅读区内的学生已走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