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2/3页)

因为它们实在是太醒目了。

在深色海水和其他虎鲸的衬托下,这头看起来只有七八岁大的小雄鲸就像白纸上的一点墨迹那么显眼。在它露出水面换气时,阳光照着它身上的海水,白得发光。

这显然是维多利亚都不曾见过的画面。

祖母鲸和子辈孙辈曾孙辈一样被它的颜色迷住了,一直等到泡泡感兴趣地朝前游去,它才缓过劲来用鸣叫喝止。

但它没法阻止泡泡和被安澜称为“小白”的虎鲸交朋友。或者说单方面地交朋友。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泡泡以极高的频率绕着鲸群活动,出现在任何一个靠近小白的角落里,惹得过客鲸妈妈不停地往后看,有一回还发出了警告的呜呜声。

大虎鲸们对此很不理解。

除了安澜。

她对侄女的想法有个模模糊糊的揣测:或许泡泡认为小白和它一样,都是整个群体中和别人不同的那个,所以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试图亲近它。

不过至少眼下,这种亲近是得不到回报的。

过客鲸从来不理睬ETP鲸,以至于莱顿开始管这些家伙叫“讨人厌的鲨鱼”。但安澜觉得舅舅并不只是因为被忽视了才觉得生气,它的生气目标肯定还有过客鲸比远洋鲸、居留鲸和ETP鲸都大的体型,证据就是它总拿眼睛去瞥那头大雄鲸的背鳍。

别说不同生态型之间往来少本来就很正常,其实连这个过客鲸群内部的交流都不多。

作为公认的最沉默寡言的虎鲸生态型,这个家族在和维多利亚家族隔着一公里同游的半个月里传来的交流声还不如莱顿一天发出的声音多。

安澜能得到的鲸语信息也就相应的少。

这种情况到白令海北部才有所改善。

大约有五个过客鲸家族在白令海峡碰面并会合,它们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迁徙队伍,共同朝北极进发,迁徙速度能达到200公里天。

鲸数多了,交流也变多起来,安澜这才得以窥见一些过客鲸语言的奥秘。

她能确定的是,这些大虎鲸非常清楚自己在往哪个方向前进,以及在寻找什么。每当有家族偏离方向的时候,一头最大的雌虎鲸都会发出类似“呜姆”的上扬转音,旋即这个偏航的家族会立刻折返。

这个声音被她记在心里,留待查明究竟是代表“否定”还是代表“跟我来”。

很快,她又在一次捕猎中听到了类似“进攻”的叩击音,并在另一次捕猎冲突中听到了一个巨大的高音,猜测那大概代表着警告。

但维多利亚在那场捕猎中并没有理会过客鲸的鸣叫,它命令整个家族以极快的速度冲撞并杀死了一头抹香鲸幼崽,捍卫了自己的猎场。

在那之后,过客鲸大群体表现得尊重了许多。

它们彼此之间发出轻微的交流声,然后立刻决定继续赶路,对安澜一家人远远跟在后面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

无论过客鲸到北极来的目的是什么,它们的猎物数量一定很庞大,庞大到这十六头虎鲸并不介意和其他生态型竞争,而是倾向于避免冲突。

不过它们也不会放过任何看热闹的机会。

当维多利亚虎鲸群在弓头鲸身上马失前蹄时,至少有四头过客鲸在半公里外窃窃私语,安澜听到了好几个模仿ETP鲸鸣叫的声音,由此得知这群西装暴徒肯定提到了她和家人。

这件事让莱顿生了好久的闷气。

可是它也知道捕猎失败和技巧没什么关系,纯粹是因为ETP鲸并不了解猎物。

弓头鲸是一种多在极地出没的古老鲸类,脑袋形状非常特殊,因此当它发现虎鲸群时,第一反应就是立刻掉头朝冰盖逃亡。

维多利亚带着虎鲸在后面穷追不舍,甚至向下潜游了一段距离,最后出于谨慎才放弃。结果就像挑衅一样,那头大弓头鲸在七八十米开外的地方用脑袋撞碎冰层出来呼吸,边呼吸边发出洪亮厚重的鸣叫声。

安澜愿称它为拉仇恨大师。

这就是为什么几天后另一头小弓头鲸遭了殃。

负责侦查的莱顿远远地一看到它的身影,立刻朝鲸群发出了信号,而维多利亚一接到信号,也立刻同意了这次进攻。

第二回 碰到的弓头鲸体型较小,大约只是上一头的三分之二,看起来刚刚独立活动不久。

在了解到这头猎物的狩猎要点是不能让它进冰之后,虎鲸群的围猎就有章法了很多,慢慢地从试探变得熟练,变得得心应手。

整场溺杀只花了近二十分钟。

甚至在它还在挣扎的时候,莉莲就打开它的嘴巴,咬住了它的舌头。大虎鲸在海面上打转,像鳄鱼撕咬猎物时做的死亡翻滚一样,轻而易举地把鲸鱼身上最好吃的部分撕扯了下来。

安澜也分到了一块肉。

出于对新猎物的好奇,虎鲸群并没有在吃掉舌头后就把尸体放开,而是继续咬着它漂浮在水面上,用更多的时间来探索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