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承爵(第2/4页)

顾言跟着皇城司的人,一间宅院一间宅院地搜,其余人堵在各个巷口,打的也是查案抓贼的旗号,说有人家中被盗。

赵禄在保和堂的后院,根本没把这事当回事儿,更没放在心上。

从古至今,联姻都是将两家两国绑在一起的好法子。

不管是太傅府还是燕国公府,都是不错的联姻人选,不过赵禄更偏向于燕明荞,因为长得好看,还带着刺。

这种事一向都是女子吃亏,只要有了肌肤之亲,就算不想嫁也得嫁给他。而且做出丑事的是燕国公府的女儿,那太傅府记恨燕国公府,如此一来,燕国公会更加偏心于他们。

那燕明荞只能嫁给他,更不会像以前那般拿乔,不仅如此,还会讨好他。

赵禄还挺期待燕明荞讨好他的。

而朝中的事,赵禄也不甚清楚,总之在当今皇上的眼皮底下,有诡谲云涌,说不清也道不明,明面是一样,可暗地里又是另一样。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的人,私底下关系竟然不错。

至于林尚书,那是有事相求,自然得许些好处。

银子太俗气了。

英国公府其实不缺银子,世家有铺子,全能把银子洗干净。

等到皇城司的人找到这间宅院的时候,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医馆,只是挂了个牌匾而已,连药箱都没有。

在这里面的赵禄,就显得分外可疑。

赵禄想走,顾言道:“我未婚妻那边有个形迹可疑的丫鬟,从她口中,应该能问出些什么来。”

赵禄闻言挣扎得更厉害了,但人很快被皇城司的人给带走了。

顾言把事情处理好后遇见了碰巧赶过来的林香,打听了燕明荞,得知人好好的,慢慢松了口气。

“没事就好,我这就过去。”

*

皇宫内,皇上急诏顾太傅、御史大夫、工部尚书、工部侍郎入宫觐见。

天黑,还下着雨,御书房内落针可闻。

尧桢皇帝看着这些肱骨之臣,御史大夫主管官吏监查,太傅位列三公,虽不在六部,但管军国大事,六部的事也会过问。

工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工程建设,负责国家水利、道路的修建,甚至于宫中殿宇的修葺。

兆州数个县城堤坝坍塌,百姓田地、房屋被淹,有工部失职之责,顾太傅、御史大夫失察之责。

甚至和户部也有关,不过户部尚书最近身子不适,告了假,皇上就没叫他过来。

顾太傅和赵大人以及一个林之远并两个侍郎五个人跪了一地。

无人说话,顾太傅开口道:“臣有罪,只不过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抗洪赈灾。”

尧桢皇帝一向敬重顾太傅,但此刻把奏折往地上一摔,“赈灾赈灾,朕用你说,现在什么时辰了,有办法赈灾吗。朕倒想问问你们,两年前修的河堤,朝廷拨了二百万两白银,为什么才一年多,连个汛期都挡不住。为何别的地方都好好的,单就兆州一个州出事。”

“林之远,你是做什么吃的。”

林之远嘴唇连着胡子都一起动了动,七月份,下着雨也闷热,他汗顺着脖子往下流,可是不敢擦,两个工部侍郎俱低着头。

御书房里鸦雀无声,林之远道:“皇上,堤坝是两年前修建的,去年汛期安然无事。臣也不知,为何……今年汛期连着数个县都被淹了。”

他还不知究竟是几个县,可能是十几个,也可能是几个。

赵康没说话,他犹豫该怎么说,才能把林之远保下来,却听顾太傅道:“皇上,今年五月份,兆州青华县的县令写奏折上报,说兆江支流青华江的堤坝有几处裂缝,看里面,有些已经被虫蚁蛀了。”

“青华县的县令,往盛京上一道折子,也是难得很。”顾太傅跪着道,“臣当时去问林尚书,林尚书斥责臣不懂工部的事。”

顾太傅:“臣失职,当时以为只有青华县一处出了这样的事,所以觉得把堤坝提前修缮就无事了,没想到汛期一到,兆州的几个县都被淹了。”

若是一个县城出事,可能是工部修堤坝的时候稍有疏忽,但是兆州几个县城都出事了。

而两年前,只有兆州一州需要修缮堤坝,兆江及支流也并非经过这个省的所有府城县成,主要有青华县、青宜县……数十个县城。

如今尽数出事,绝非工部疏忽所致。

尧桢皇帝说道:“朕看奏书上,出事的并没有青华县。”

顾太傅垂着头道:“想来是青华县的县令已经把堤坝修缮了,从五月到七月,时间是足够的。”

尧桢皇帝说道:“可他一个县令,没有上头拨银子,怎么修的堤坝。”

顾太傅并非有意为燕明轩说好话,但他的确是青华县的县令,这些事儿也是真实发生过的

“回皇上,清华县的县令乃是三年前殿试三甲同进士出身,后来外放去了青华县做县令。他是燕国公的长子,世家子弟,估计是家中给了不少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