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六十大寿(第2/4页)

燕明荞不缺银子,她打算过阵子和嫂嫂好好说说这事儿。

而许静姝终于找到给银子的机会,这心里着实松了口气,回去之后看了看女儿,尽管女儿还不会说话,也听不懂这些,她还是说道:“你小姑姑给了那么多银子,这还差好多呢,你以后可得孝顺你小姑姑。”

再说燕明荞那边,屋里已经收拾妥当了,丫鬟们都在小室候着,堂厅也有人守着,只要叫一声便能听到。

这院子里里外外都妥当,李嬷嬷瞧着哪儿哪儿都满意,比从前的梧桐苑好不少呢,丫鬟也多了,哪怕林香林枣出门办事,也使唤得过来。

李嬷嬷是个本分知足的人,她岁数也不小了,光管院子里的小事儿,照顾好燕明荞,别的一概不管,就能安享晚年。

姑娘对她家里人也好,每月月钱赏钱不少拿,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新来的两个丫鬟年纪不大,比燕明荞大三四岁,这样的岁数能做事,也能干活,相貌规整,就是过几年可能要嫁人。

若是嫁人,燕明荞肯定放人的。

不过林香林枣她们已经过了嫁人的年纪,她们俩觉得嫁人没什么好,如今跟着姑娘出门长见识,眼界也高了,两人都攒下了不少银子,寻常的小厮下人看不上,更高的又嫌弃她们丫鬟出身,还是先赚钱攒银子,嫁人的事以后再说吧。

十八九岁的年纪,其实也好,就算不嫁人,手里有银子也有底气。

因为两人的影响,雪竹晴日也打算先干活,两人跟着燕明荞的时候不过十二岁,现在到了许人的年纪,若是燕明荞像别的院姑娘一样,每月拿月银,她们肯定嫁人,有夫家帮衬日子还好过一点。

但眼看着姑娘做别的生意就能用到她们了,可算熬出头来了,谁愿意嫁人呀。

再说了,嫁人估计就不能在这儿伺候了,傻子才走。

燕明荞看完正屋,又去小书房看了看,书架都摆好了,是按她的习惯放的。

厢房是东西朝向,窗前正是海棠花树,以后可以在窗边看书,有风吹过来,三月份景色更好,窗外的海棠花已经有小花苞了,过几日就能开放。

后花园燕明荞没去看,不过雪竹说花草也多,“夫人让花房的人种了许多月季,颜色不一,等初夏之交开放,应该很好看。”

燕明荞点了点头,“对了,蚊虫一定要好好盯着,我最怕虫子了。”

雪竹:“姑娘放心吧,有我们呢。”

如今开的有淡紫色的杜鹃,燕明荞打算过两日画幅杜鹃花图,装裱了挂在墙上,正好和屏风上的杜鹃花映照起来。

祖母给的书画她舍不得挂起来,怕落灰,便让雪竹收进库房了,头面暂时还用不上,放在柜子底下,等以后戴得上再说吧。

燕明荞点灯看了会儿书,这便梳洗睡下,她是有些认床的,半夜醒来了好几次,看着新的床帏就想在正院住的日子。

一晚上都不太踏实。

好在第二天是初九,不必请安不用上课,燕明荞躺了好一会儿才起床。

窗子开着小缝,海棠花似乎有开的了,能闻见屋外的淡淡花香,燕明荞懒了会儿床,打算先看看孔明灯的生意。

做生意也凭运气,就像前两年大旱,倒腾粮食的商人赚了不少钱。

去年开春卖猪肉的赚钱了,卖糖的也赚钱了,但因为去年丰收,又有朝廷管控,所以再卖粮食就赚不到钱,还可能亏本。

茶叶生意是长久生意,利润同流水,源远流长,但想要赚快钱,还得找准机会。

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银子就大把大把地来了。

燕明荞现在有三个庄子,一个铺面一个宅子,手上还有八千多两银子,没存银庄,随时都能拿出来用。

燕明荞前两个月查过书籍,孔明灯许多年前就出现过,用以传递军情,上鼓下空,蜡烛点燃之后有热气,便可托着灯升到空中。

做法看着挺简单,但燕明荞自己弄不出来,所以她更倾向于找做灯的小贩,谈好价钱,再去卖。既然二哥哥也是从别人那儿买的灯,就证明有人会做,那直接买好了。

只要买的人多,卖价就能往上调,也能赚不少钱。

最主要的是成本不高,虽然蜡烛贵,但是放灯用不了那么长一根,上回放灯,用的是短粗的蜡烛。

燕明荞想做这个生意还有一个原因,今年八月中旬秋闱,不少学子应试,放灯许愿,也是个噱头。

孔明灯去哪儿卖都成,这事燕明荞交给雪竹了。这样屋里还剩五个丫鬟,足够她使唤的了。

雪竹走上了林枣的老路,而荞安轩,常留在院子里的就晴日她们五个。等燕明荞十二岁的时候,会再添两个丫鬟,也是怕到时候屋里人有嫁人的,正好一块儿换。

新来的性格做事一个做事本分,一个机灵讨喜,机灵些的,燕明荞给拨到书房伺候笔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