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分家产四钱平内讧,长见识太子有妙计(第2/3页)

书归正传,话说陆善柔找到了遗嘱、借赵如海之手除掉罪魁祸首赵大钱之后,留在赵家楼陪着文虚仙姑,一起送赵老太太出殡。

既然雇凶杀人的赵大钱都死了,算盘杀手不会做这等拿不到钱的赔本买卖,当然不会继续追杀陆善柔。

魏崔城回到乾鱼胡同继续修缮两人的婚房。

出殡之后,陆善柔还和文虚仙姑一起回到北顶。

文虚仙姑催她回去,“我会打起精神来的,你回去过自己的日子,放着那么好的未婚夫不要,守着我作甚。”

“师姐不要赶我走,我就住三天。”陆善柔坚持要留下,她曾经在一夜之间失去所有亲人,所以深知此时文虚仙姑有多么难过。

挨冻受饿过来的人,总想着给人送温暖、送吃食。

陆善柔遁入空门时,把文虚仙姑叫师姐,其实内心深处,把她当第二个姐姐,弥补当年没能救姐姐的遗憾。文虚仙姑就像亲妹妹似的对待陆善柔,无论善柔选择出家还是还俗,她都支持。

反正,文虚仙姑赶都赶不走,陆善柔赖在北顶住了三天。

期间,两人到北顶后山湖泊边散步,陆善柔瞥见树林里掠过一个穿着素服的白影,说道:“那个王老汉还没回老家,这几天一直远远跟着你,晚上就住在北顶的似家客栈分店。”

对于这个生父,文虚仙姑心情复杂,她已经不在红尘了,认是不可能认的,但是王老汉一把年纪了,还在担心她,她是有些感动的。

文虚仙姑说道:“由得他去吧,我又不好说什么。”

陆善柔说道:“你不好出面,不如我帮你说?”

“别,千万别!我会跟他谈的,我已经是方外之人了,斩断红尘,他总是在我附近徘徊,终究不妥。”文虚仙姑连忙阻止。

十三年的老朋友了,正如赵四钱所说,凡是陆善柔掺和进来的事情,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不是死人,就是死很多人,还是我自己解决吧。

陆善柔没有再坚持,回去北顶之后,和文虚仙姑一起叠了好多的金元宝,银元宝,都烧给了赵老太太。

赵老太太爱钱,恨不得把名字改成赵爱钱,相信她九泉之下一定很喜欢两人烧的礼物。

夜里,乘着文虚仙姑睡熟了,陆善柔披衣起床,又开始烧元宝,还把烧香包里的一包广东人事、以及那本纯纯的风月书《狐妖戏红尘》都烧给了赵老太太。

物归原主。

看着摇晃的火苗,陆善柔诚心祝祷:“赵老太太,我无意窥探你的隐私,都是为了找你的遗嘱啊,这些东西都还给你,你不要三更半夜的来找我要。希望你在另一个世界继续赚最多的钱、睡最帅的男人、过最痛快的一生……”

棋盘街,三通钱庄门口挤兑的队伍越来越短了,不过,这几日的动荡还是让微服私访的陶朱大开眼界。

他兴致勃勃的回到紫禁城,和弘治帝说了他近几日的见闻心得。

还向弘治帝提出建议,“……大明各大钱庄掌控的银子远远高于大明国库,朝廷居然对此毫无监管,真的很危险,这次三通钱庄挤兑危机,倘若又有敌国奸细从中兴风作浪,三通钱庄肯定撑不住的。”

“钱庄倒闭,大户自有办法搞到股东的房产地产当做赔偿,即使没有赔偿,他们家底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小门小户就没有办法了,平民百姓必然倾家荡产,从小富即安变成穷人,必定会引起社会动乱。”

弘治帝说道:“我大明以农为本,让老百姓吃饱穿暖是第一要务。不过,商税的确是税务的大头,不能不管,钱庄若乱了,其在市井的恶果不亚于农村里的一场旱涝水灾,以你看,朝廷该怎么管钱庄?”

陶朱说道:“儿臣这几天在棋盘街,看到京城的大买卖多是地方商会垄断,抱团取暖,外人很难插手,北方的山西钱庄和南方浙东派钱庄互相竞争,有竞争是好事,但是互相使绊子,搞出恶意挤兑的事情来,伤害的最终还是普通老百姓。”

“既然他们在生意场搞地方割据,儿臣建议,为保护客人利益,防止出现钱庄倒闭后银票变成废纸的恶果,以后钱庄至少要三家联保,而且必须是南北商号互保,也就是一家商号出的银票,如果这家商号倒闭了,客人可以在其他两家商号里兑换现银。”

“如此一来,就会减少南北钱庄的恶意竞争,伤害百姓,社会也能少些动荡。”

听到太子的建议,弘治帝很是欣慰,太子微服出宫,体察民情,以后不会被大臣们随意糊弄过去。

太子长进了。

弘治帝说道:“商户的事情,得和户部商量着办,宣户部尚书韩文。”

陶朱又道:“父皇,儿臣觉得钱庄兹事体大,得像食盐买卖一样,牢牢把握在朝廷手里,将来都归为官办钱庄,就永远不用担心出现挤兑危机倒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