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盼儿成人(第2/3页)

他忙的不可开交,却不知老父亲在背后嘀咕:“这卷的还不够厉害,要不要给他再开一个兴趣班?”

说了几句话,阿梁便要走了。

“给你。”

王琴拿出一块小石头,小石头上有斑驳的纹路,三种颜色,看着很是有趣。

“好,多谢了。”

阿梁接过,随即回去。

等他走后,王琴打开油纸包,里面的点心……

“我尝尝。”郭秀吃看一块,蹙眉道:“这味道……不行啊!”

“那我一个人吃!”王琴嘟着嘴,把油纸包重新包上。

……

阿梁回到宫中,先去了母亲那里。

“我做的点心可好吃?”周宁笑眯眯的问道。

“好吃。”阿梁用力点头。

“娘娘。”

管大娘红光满面的进来,“殿下方才和群臣议事,提及了太子之事。殿下说,此次登基大典,连同太子一起册封。”

“啊!”

哪怕知晓迟早会有那么一天,周宁依旧愕然,“是不是太早了些。”

阿梁还小啊!

“刘公也说了大郎君还小,要不就再等几年。殿下却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天家的孩子也得如此。”

管大娘福身,“恭喜娘娘,恭喜大郎君。”

这大概是史上最干脆的皇帝,压根没有丝毫犹豫,就把太子之位定下来了。

……

岳二一家子抵达长安的这一日有些冷。

“北疆来的?”

城门处的军士用狐疑的眼神看着岳二,再看看他的妻儿,“你这岁数……不大对吧!”

这老夫少妻也太明显了些,难免会引发假夫妻的猜疑。

“老夫腰子好!”岳二挺直腰子。

“来长安作甚?”

“定居。”

“可有居所?”

“有投奔的人,随后会买宅子。”

“以何为业?”

军士抬头,“问你呢!以何为业?”

“都忘了老本行了。”岳二叹息,然后说道:“贩卖布匹。”

“进去吧!”

军士交代道:“殿下准备登基,城中最近查得严,莫要折腾。”

“殿下要登基?”岳二闻言欢喜不已。

“你欢喜什么?”

“老夫和殿下做了多年邻居,怎地不欢喜?”

“满口胡言!”

一队马车缓缓进城,随行的数百骑兵和人交接后,随即往南方去了。

“年公。”

交接的官员对年胥拱手。

年胥看着朱雀大街,叹道:“大气煌煌啊!”

“可不是。”官员笑道:“年公来了长安,想来也会乐不思蜀吧!”

这是告诫,年胥看了官员一眼,“老夫只想在长安终老。”

官员点头,“如此最好。”

年胥随后请见秦王。

“年胥来了?”

秦王想了想,“登基后怕是会更忙,见一见吧!”

年胥随即进宫。

和南周有些局促的皇宫不同,大唐的皇宫显得恢宏大气。

见到秦王时,两个宫中的绣娘正在帮他试穿袍服。

“这里有些小了。”一个绣娘福身请罪,“奴回去就修改。”

“孤看看。”秦王低头看看腰间,伸手拉扯了一下,“不打紧。”

“殿下……”

外面传闻秦王最爱说的一句话便是将就,两个自认为犯下大错的绣娘不禁狂喜。

“也就穿半日罢了,没必要那么精细。”

两个绣娘欢喜的告退,年胥进来。

“罪臣见过殿下!”

“南周没了,你也来了长安,孤不说什么不会猜忌之类的话。安心在长安住下,该如何就如何。若说什么忌惮……你可知晓,孤此刻便指望着北辽那边有人谋反,卷进来的人越多越好!”

传闻北疆的道路和水利甲天下,都是北辽俘虏的功劳。南周故地若是有人谋反,想想秦王的尿性,多半欢喜异常,然后在舆图上寻找能修路的地方……年胥额头汗湿,“罪臣不敢。”

“如此,且去吧!”

秦王摆摆手。

“罪臣告退。”

秦王目送着他出去,问道:“张氏被抄家,关中那些人可说了什么?”

秦泽说道:“锦衣卫那边没查到。”

“一言不发?倒是诡异。”

秦王撇开此事。

时光流逝,两日后。

“明日登基。”

怡娘板着脸在叮嘱秦王身边的宫女们,“今日你等休沐,都吃好睡好,养好精神。明日谁若是出错,加倍处置!”

“是!”

秦王妃带着两个孩子也在叮嘱下面的人。

唯有秦王,一个人去了玄学。

玄学依旧被安置在了国子监中,甚至连国子监的教学都接手了。

“你明日就登基啊!”

哪怕是洒脱不羁如宁雅韵,在看到秦王后,依旧满头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