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宁兴的风浪(第3/3页)

民间在叫嚣出兵。

权贵们在叫嚣出兵。

朝中群臣在叫嚣出兵。

宗室终于也出手了。

一位宗室长者说道:“稳不是坏事,可兵法也有侵略如火一说啊!”

这位长者,当年曾和赫连通的父亲大打出手,被打断了一条腿,接着遇到个庸医,如今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宫中。

“大长公主,群情激昂啊!”

弹劾赫连通的奏疏堆满了案几,边上还有几大箱。

“连江王究竟是如何想的?”长陵问道。

身处第一线的是赫连通,无论是长陵还是萧华,都只能从各种消息中去判断此事的对错。

……

赫连通在看地图。

手中拿着水杯,偶尔喝一口,随后沉思。

若是双目有火,北疆那一片想来早已被烧为灰烬。

“大王!”

陈德进来,“宁兴那边舆论沸腾啊!”

赫连通的目光依旧在地图上。

“长安出兵,杨玄必须撤军,这一点老夫知晓,否则也不配统帅大军,拱卫宁兴。”赫连通回身,“可老夫面对的不是旁人,乃是近些年来大唐最为杰出的名帅,杨玄。此人用兵正奇相合,最擅长揣摩人心。”

他坐下来,喝了一口茶水,“用兵之道,便是琢磨人心之道。他想什么?要想兵临宁兴,就必须击败老夫。老夫不动,他只能强攻。可强攻不是他的性子。”

陈德说道:“最后那几日北疆军发狂了般的攻打江州城……”

“许多人说是临走之前的泄愤和侥幸心,老夫也这般想。可老夫不敢赌啊!”

赫连通说道:“老夫若是一步走错,再无机会回头。老夫错了不打紧,大辽怎么办?”

“宁兴那边群情激昂,说是弹劾大王的奏疏堆满了宫中。”陈德为自己的东主深深的担忧着。

“那些人看到了击败死敌的希望,恨不能老夫马上出兵,一路追杀。可他们不知老夫的肩头之上担着什么,是大辽最后的希望。”

赫连通幽幽的道:“江州在,宁兴就在。宁兴在,大辽就保留着一分复兴的希望。”

“不出兵?”陈德也是出兵的支持者,但他必须要和东主站在同一立场上。

“不是不出兵,而是等。”赫连通说道:“等长安大军开始攻打北疆之后,咱们再出兵。”

“可如此……”陈德犹豫了一下,“如此北疆军早有准备,这一路过去,得攻打许多地方。临德,演州,仓州,龙化州,泰州,内州,坤州……北疆军善守啊!”

……

“这一路打过去得到什么时候?舍古人不会坐视。如此,臣敢打赌,江州大军最多能打下演州,随后便再无寸进。如此,北疆便能从容应对长安的攻击。以杨玄的能力,进取不足,但抵御却不成问题。”

一个臣子在朝堂上愤怒的道:“南疆军却不能久离南疆,久攻不下后必然会退回去。南疆军一退,长安大军必然也只能撤离。到了那个时候,杨玄将会卷入重来。

到了那时,还得看大辽与舍古人之间的厮杀结果。若是不好,大辽可还有大军去戍守江州?可能守住江州?”

长陵看向了萧华等人。

萧华说道:“大长公主,这是个死局。”

没有回旋余地的死局。

要么进取,要么便等死。

赫连通的使者来了。

“大王说,宁可稳,也不可冒险。”

一旦冒险失败,大辽就完了!

这是赫连通这个决定背后的含义。

谁都听出来了。

“可这是最好,也是最后的机会!”

有人愤怒的道:“不动手,就等死吧!”

“杨狗曾说,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这话便是用来比喻北疆和大辽之间的关系。他不会放过大辽!”

“大长公主,臣请命率军出击!”

“臣请命!”

“臣请命!”

一个个臣子脸上闪烁着红光,仿佛看到自己率军击败杨玄,成为大辽中兴功臣的那一刻。

长陵看看群臣。

再看看萧华等人。

一个内侍进来。

“大长公主,陛下动手了。”

小皇帝最近的脾气不好,在朝会上动手打过臣子,故而长陵让他静养。

小皇帝怕是等不到成年了。

他去后,大辽谁来继位?

宗室,权贵,文官,武将……将会为了帝位而站队,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政争。

到了那时,大辽再无精力去对付强大的外敌!

长陵轻轻点头。

“派使者去江州!”

“大长公主英明!”

欢呼声响彻大殿。

响彻宫中。

太庙中,一阵风吹过,里面的牌位在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