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你来晚了(第2/3页)

杀机骤然而至。

赫连荣看着这一幕,摇头苦笑。

捷隆不失时机的讥讽,“当初国公对你可算是有耐心的。”

当初赫连荣被关在桃县大牢中,自行绝食。杨玄去看了一眼,告知他的家人被赫连春流放到死地,赫连荣就降了。

而现在,杨玄却压根没有当初的耐心,就一句话:能,还是不能?

能,就去。

不能!

弄死!

不惯你毛病!

赫连荣突然涌起了一种叫做骄傲的情绪,原来,国公还是看重老夫的啊!

然后,一缕羞耻心飘过。

张翼抬头。

杨玄神色平静,甚至目光都不在他的身上。

张翼神色挣扎。

当年,他好歹是曾拒绝过皇帝的存在。

可先帝驾崩后,那种失落感也比许多人强烈——赏识他的帝王,走了。

赫连春登基,忙于和林雅等人争斗,早已忘却了他这位先帝看好的臣子。

龙化州地处南方二线,不进不退,不好不坏,不温不火……换个人,早就想办法调走了。

可张翼不能!

一旦流露出去意,他的架子就崩塌了。

架子不能倒!

他苦熬着。

拒绝先帝的骄傲便是支撑他熬下去的动力。

那份骄傲,便是对自己能力的自恋。

但现在。

这份骄傲被眼前这位杨国公亲手击碎。

论文,诗词歌赋,他远远不及。

论治理之功,杨玄把北疆从一个被动挨打的地方,变成了反攻北辽的塞外江南,他更是不及。

论武,杨玄一击便攻破了他把守的城池。

他所以自傲的东西,在这个男人的面前,一无是处!

张翼低头。

“能!”

……

宁兴三股势力决定联手后,当即就派出了援军。

前锋统军将领赫连申出发前,主将赫连督转达了皇帝的意思:必须遏制住北疆的扩张势头。

这是此行的目的。

稳住,随后才能反击。

赫连申一路不急不躁的赶路,直至遇到了张翼派出的信使,得知北疆出兵后,马上加快行军速度。

“停!”

两万骑兵齐齐勒马的场面很是壮观,战马长嘶的声音让人觉着置身于丛林之中,周边都是兽类。

赫连申下马,拍拍战马脊背,“令将士们歇息。”

其实,是让战马歇息。

人可以连续赶路,但战马不能。一旦行军强度太大,随时都能倒毙给你看。

所以,在许多时候,马不如人。

众人下马,第一件事儿就是喂马。

喂些携带的精料,给战马喝点水……

“明日,我军就能抵达龙化州。”副将上来,“按照张翼的说法,他们至少能坚守到后日。详稳,来得及。”

“我知。”赫连申拍拍有些发酸的臀部,“他的信使来的仓促了些,也未曾说北疆军领军的是谁。”

“说了不到一万。”

“那是前锋!”

“不知杨狗是否出阵。”

“按照我的推算,攻打一州之地,他必须出阵。否则麾下众将难以协调。”

“他被长安抨击为杨逆,根基不牢,掌控大军是他的本能。”

“你低估了他。”赫连申不喜欢轻敌这种情绪,“他若是根基不牢,也不敢统军出征。否则前脚走,后脚就有人作乱,与外部联手拿下北疆,令他成为丧家之犬。”

这是长安想做的,也是宁兴想做的,可惜尝试数次都无功而返。

“他若是攻打龙化州,麾下不会超过三万人马,否则粮草耗费太大,本就不多的家底雪上加霜。”副将笑的有些讥讽。

“如今的关键是,张翼能否坚守到后日。”赫连申有些不满,“此人骄傲,骄傲的人打肿脸也得充胖子。希望他能稳住。”

“援军不远,他只需用这个消息便能提振士气。”

“这也是我所放心之处。”

一个将领来请示,“详稳,歇息多久?”

按照规矩,应当歇息半个时辰。

“一个时辰!”

“是!”

赫连申判定张翼能坚守到后日,故而给麾下多歇息一会儿。

“也好。”副将说道:“弄不好明日就会遭遇北疆军,此刻多歇息,将士们便能多恢复些。”

“吃东西!”赫连申坐下。

能吃的也不多,天气热,食物容易腐坏,最好的便是干饼子。

将领还有肉干,辅以干饼子味道不错。

赫连申吃着干粮,突然吩咐道:“令斥候注意两翼。”

杨狗最喜伏击,那一次潭州军就被他来了个围点打援,教训惨痛。

“是!”

吃完干粮,赫连申眯了一会儿。

可脑海中全是出发前的各种消息。

皇帝和林雅达成妥协,大长公主也点了头,形势从未如此好过。此行出击,林雅力排众议,指出不能冒进,要先稳住南方一线,随后再伺机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