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2/3页)

那柄青铜剑锋利异常,是崔氏的陪嫁之物,按照雍地的风俗,新婚合卺之夜悬挂在床头,以作驱邪之物。只是谁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会有新郎用这柄剑划破新娘的盖头。

林容跌坐在床上,垂珠冠也散落在一旁,她本来以为自己可以很镇定,此刻手指却不自觉发颤,脑子一片混沌,心里哀叹:难道今天要交代在这里了吗?

她脑子嗡嗡了半晌,这才听见一声冷冽的笑声:“江州的县主,出身尊贵,在洛阳有光艳动天下之称,做一个美丽的花瓶,倒是异乎寻常的合格。”

林容回望过去,只见一身红色吉衣的男子,他似乎喝了不少酒,隔得远远的便闻得一股幽郁的酒气。

他后退一步,整个人漫不经心地斜倚在花梨木圈椅上,五色旒冕散落在一旁,伸手抚额,腰间珩、瑀、玉花、琚、冲牙、璜、玉滴组成玉佩便泠泠作响。

他人生得颀长而高大,长眉入鬓,微微勾起的薄唇似笑非笑,只那眼睛仿佛幽黑的深潭一般,桀骜十足、压迫感十足,又充满了考究和打量。

林容深吸了一口气,整衣下榻,福身行礼:“妾身崔十一娘,拜见君侯。”

陆慎却并无回应,林容顿了顿,并不在意,说出预先准备的说辞:“妾身从江州而来,实乃父母之命,不可违背。临行前亲友殷殷嘱托,万望结崔陆两姓之好。然则崔氏此前颇多失礼于雍州,妾身愧疚难当。故而不敢忝居正妻冢妇之位,以陆氏夫人自居,更不敢对君侯颇多打扰。今至雍州,只求一间僻静的屋子,一日三餐,四季衣帛,能够保全余年。”

说罢,便伏身在地,以示听候发落。

陆慎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望着跟前伏身的女子,一头鸦青色的秀发委顿在地,偏偏人生得极白,额前交叠的玉指隐隐泛青,倒是一副上好的水墨画。

良久,陆慎手腕微微一转,那柄青铜剑便轻轻挑起女子的下颚。女子微微抬头,露出天鹅一般白皙的脖颈,虽强逼自己镇定,却还是控制不住得微微发抖,他盯着她的眼睛,直到那清丽的瞳孔映照出自己的亲王冕服,声音清冷却带着微微的薄愠:“你不愿意嫁到雍地?”

林容微微垂眸,便见那剑锋上密布的黑色菱形花纹,她心里暗叹了一声糟糕。

这时虽不比南北朝门阀寒族泾渭分明,却还隐隐有些世庶之别的影子。重文轻武自开朝以来便是如此,高居庙堂的公卿士大夫虽惧怕这些地方军阀,却也在心里瞧不起这些武夫。

陆慎这个人倨傲,恐怕只有他嫌弃旁人,却没有旁人嫌弃他的道理。

林容抬头,直视陆慎,目光坦然明烁:“君侯神俊清峙,又守土封疆,护卫黎民,乃当世伟丈夫也。妾虽久居江州,却仰慕君侯久矣,何有不愿意一说?实乃家父多年前失礼于陆氏族老,妾身羞愧难当,万万不敢有非份之念。”

陆慎闭眼,念:“寒素清□□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哼,崔十一娘,教你说这番话的人,当真觉得自己聪明吗?”

林容一颗心沉下去,勉强道:“妾身不敢,一字一句皆是肺腑之言!”

陆慎站起来,青铜剑在女子下颚上轻轻划出一道细细的血痕,他睁开眼睛,神色间已无丝毫醉意:“敢与不敢,有时候也由不得你自己。崔十一娘,你想要苟全性命于乱世,须得有自知之明。”

剑锋微微挑开,林容再次伏首顿地:“妾身谨记君侯教诲。”

陆慎再无多话,推门,大步而去。

翠禽、凤箫、曲嬷嬷候在门外,听见响动,赶忙进去,见自家主子跪在地上,下颚还隐隐有一条细细的血痕,吓得半死:“县主,这是怎么了?”

林容在她们的搀扶下站起来,脸上有一种异样的平静,不答反问:“嬷嬷,现在总可以传膳了吧?”

曲嬷嬷迟疑:“县主,君侯他……君侯他何故离去?”

林容回:“他不会再来了。”

自家主子不想说,不想告诉你的事情,你是怎么问都无济于事的,曲嬷嬷、翠禽、凤箫三人这一路北上,早已经领教了这个道理。

外头席面上的大鱼大肉,崔嬷嬷是抵死都不让林容入口的,亲自去厨房,整治了小半瓮带冻姜醋鱼,一小碟子肉鲊炖雏鸡,一小碗鳝丝鸡汤面,一碟荷叶糟鹌鹑,一大碗干荔枝汤:“今儿晚了,又人生地不熟,不比在江州的时候,只得这些寻常的食材,奴婢捡了几样主子入得了口了,县主将就将就。赶明儿把从江州带的器物收拾出来,老奴再给整治一番?”

林容早饿得等不及了,哪里还有嫌弃的道理,就着小菜,足足吃了两大碗兰苕绿的碧粳米,这才心满意足地放了筷子。

凤箫更活泼一些,是万事不放在心上的,笑吟吟端了酽茶给林容漱口:“县主这样好的胃口,倘若六姑娘见了,还不知怎么取笑呢?从下面往上算起,连我们这样的丫头也没有吃两大碗米的道理,您一个做主子的,还这样不知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