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第2/2页)

接收到姜蓁的命令,屠野他们淡定的退兵,重新固守自己的新地盘。

被退还的那十城百姓,重新回归宋国的怀抱,没有觉得开心,反倒是有些忐忑。

“姜国的军队走了,那这姜国官员分的地,还作数吗?”

“作数的吧?那几家贵族都被姜国抓成俘虏了。”

“笨啊,成了俘虏,也可以把人赎回来的!他们一回来,咱们这地就该还回去了!”

“可府衙里的那些竹简、契书,不都被烧了吗?”

贵族之所以是贵族,是因为他们有特权。

哪怕没有契书,他们也能有其他办法,重新把那些土地拿回去,甚至还能捞回去更多。

等宋国的官员重新入驻府衙,宋国百姓刚分到手的土地,还没焐热,就又被收了回去。

“你收回河边那边良田也就算了,山下那片田,原本就是我家的,你凭什么收回去?”

“胡搅蛮缠。我怀疑你是姜国留下谍者,故意来捣乱的。”县中测量土地的官员一挥手,直接说道:“把他们抓进牢里,仔细审一审。”

“你敢!这明明就是我家的地。”乡里的百姓依旧倔强的反驳。

如今各家都要服兵役,乡里的很多人都是从战场上退下来的,都有点血性在身上,一个没忍住,拿起锄头,就跟官员身边的护卫打了起来。

有几个人带头,整个乡里的人都抄起家伙开始赶人。

各国服兵役,马匹、铠甲和武器都需要自己去坊市买,打起来之后,很多人都回家里翻出了刀枪剑戟。

眼看形势不对,自己打不过了,这新来的官员立马服软,“行行行,这片地就是你们自己的,之前是我看错了。”

“这还差不多。”

乡里的三老和里长不敢惹事,看着官员妥协,立马就劝乡里的人住手。

等这批官员狼狈的逃离,乡民才放下手里的武器,骂骂咧咧的说道:“就这群人,哪比得上姜国官员半分!不给我们地就算了,还想把我们自家的地收回去,脸怎么那么大呢……”

瞧着乡民们群情激奋的模样,里长都快把自己的头发给揪秃了。

“你们这是什么臭脾气,一言不合就动手,就不能好好说吗?今天是那位大人没带够人,服软了,可下次他说不定会直接带一队人来把你们给绑了!敢对官员动手,你们有几条命啊!”

到时候不止乡民会受罚,里长也跑不掉,要负连带责任。

“人打都打了,现在说这些也迟了,谁叫他们打咱们地的主意的。家里的土地没了,明年咱们就只能做佣耕,后面指不定就成奴隶了……反正早死晚死都得死,还不如搏一搏。”

姜国的官员分地,宋国的官员抢他们的地,这心里落差属实有点大,要不然他们今天也不会没忍住动了手。

但就算这样,乡里的人也没想过离开。

战时不比以往,他们每家都有人在军队中服役,要过段时间,军中的人才能回家。

他们要是走了,回家的人就找不到他们了。

因为心中的牵挂,他们没办法离开,可第二天,被他们赶走的官员就挟私报复,带兵把乡里的那群刺头全都绑了,罚他们去修补城墙。

乡里的其他人心里憋气,却只能默默忍受,好歹也要等家中服役的人回来再想办法。

大战结束,除了驻守边城的军队,其他队伍很快就被送回原籍归乡。

解甲归田的兵卒回家本就该好好休息的,但一回家,就遇上了这样的糟心事,全都气炸了。

“咱们在战场上卖命,他们在后方就这么欺负咱们家里人!我现在就去找他们要个说法!”

“别去别去,你们父母只是被罚了六个月,就是苦一点,至少小命还在。”里长赶紧把人拉住,“你们莫要冲动。”

回乡的兵卒忍不住捏紧了拳头,愤愤的说道:“我们在军中着寒衣,吃冷食,没有粗面的时候,吃豆饭也是常有的事。可姜国的兵卒却有棉衣穿,有热汤喝,我偶尔还能闻到他们那边飘来的肉香味……”

越说,这群兵卒的心中就越是不平衡。

或许以前他们服兵役就是这么过来的,每服役一次,就像是生了一场大病,回家都要养一段时间,可现在他们近距离接触过姜国的兵卒,有了对比,以前能吃下的苦,现在就吃不下去了。

虽然他们在外面吃苦受累,但想到家里人,也就还能忍。

可他们一回乡,就发现家里人也跟他一样,也在吃苦受累。

“隔壁县就是姜国的地盘,我想……”

里长神情紧张,“不,你们不想!我求你们老实一点,别再惹事连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