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第2/2页)

“上梨侯是您长辈,又擅交际,与许多君侯都交好,您这次若是救他一命,有他从中斡旋,应该就没那么多君侯跟您唱反调了,而且上梨郡紧邻宋国,是兵家必争之地……”

郑王‘呵呵’一声,嫌弃道:“上梨侯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不过是装老好人罢了。”

“就算他是装的。只要您赐药,他就只能装一辈子!”右相苦口婆心的劝说。受了儒家多年的熏陶,郑国的君侯远比他国君侯要面子。

但无论右相再怎么说,郑王就是舍不得,顾左右而言他。

看郑王油盐不进,右相也只能无奈的自我安慰道:“说不定太医给的药也管用,到时候他也得记王上您的恩情。”

太医给的药,不过就是姜蓁公开的那个药方,上梨侯好歹是个有封地的君侯,怎么会没药,只是因为病情严重,才把主意打到了青霉药身上。

姜蓁和直播间的人,都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并没有敝帚自珍,像医疗手册这种对天下百姓有帮助的书籍,里面的内容全都是真材实料的。

手册里面有一个版块,专门写的是治疫防疫的知识。

这次郑国瘟疫,各国采用的防治方法,都是用的医疗手册上的。

哪怕还有一个宋国在中间挡着,姜蓁也没有掉以轻心,提前让各均线的医者预防起来,尤其是个宋国临近的地方,更是要严防死守。

进出的人员要严查就算了,可疑的病人全部都要集中到疫所治疗,以防万一。

姜国的疫所和另外四国的疫所不一样,里面被收拾的干净明亮,病人给安排进去之后,医者也不会被放任不管,甚至还会重点关注这群人,不会缺了他们的药吃。

郑国的病人要是身体不舒服,都是躲躲藏藏不敢声张,姜国的病人却对医者充满了信任,感觉情况不对,就自己主动找上门去。

这个信任不是短时间内培养出来的,是这两年的时间内,各郡县的医者和百姓们相处出来的。

【最近姜国到处都在熏艾草,都点燃好几处房子了。】

【烧房子总比烧人好吧。宋国一时不查,都已经有几处地方中招了。】

郑国是发源地,是死人最多的地方,但宋国和齐国被郑国坑了一把,如今的情况也不太好,甚至连姜国和卫国都出现了几列零星的病例。

不过姜国的医者多,管得又严,暂时还没出什么问题。

【幸好这次的瘟疫不是什么烈性的,否则就这传染率,不知道得死多少人。】

【致死率和传染性本来就是成反比的,要是发病快,死亡率高,也不会传这么广了。】

各国被郑国折腾得提高警惕,郑国自己却闹腾了起来。

上梨侯公开和郑王叫板,甚至给宋王去信,想投靠宋国,气得郑王差点跳脚。

【上梨郡地位相当于姜国的大峰郡,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宋王要是敢接手,郑王肯定会闹,打起来是肯定的。】

【怕不是当初大峰郡的事,给了上梨侯灵感?】

【当初姜国接手大峰郡,那也是干了好几仗的,上梨郡不可能这么平稳的交接。现在这情况,要是真打起来了……我头皮开始发麻了!】

【我鸡皮疙瘩也开始起来了。】

疫气四散,各城池本该严守城门,联手把这瘟疫按下去。

但如果现在打仗,就会从各地征集兵卒,十万二十万人混在一起,跟养蛊没什么差别。

等打完了仗,那群兵卒再归乡……

光是想想,姜蓁就想掐人中,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立马就准备去当和事佬,给宋王连着发了好几封信,劝他不要被眼前的脸利益冲昏了头脑。

宋国的大臣也都比较谨慎,跟着劝说:“王上,这上梨郡可以慢慢谋划,还是我宋国的百姓更加重要,若是疫气在我宋国弥漫开来,没有十年二十年,根本就恢复不回来。”

“说不定这瘟疫会被控住呢?这上梨候可是主动投靠……”宋王心里抱有侥幸。有些瘟疫有药治,有些瘟疫到时间就自己消失……这可是白白送上门来的上梨郡!多难得的机会。

“王上,就算是上梨候主动投靠,当初姜国的大峰郡也不是白捡的,如果您拿了上梨郡,就要做好打仗的准备,郑王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是啊王上,这天下没有白拿的好处,怎么可能几份青霉药就能换回一个郡。而且姜王如果插手,上梨候可不会缺药,上梨郡之事必定有阴谋……”

“可上梨郡是兵家必争之地。”宋王的表情心疼。

“王上,您说错了。如今的上梨郡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是兵家不争之地。”

想到郑国如今的现状,宋王哽住了。这上梨郡不止姜蓁劝他别要,朝中大臣也劝他别要,确实是被大家嫌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