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2/2页)

【咱们三十几岁还没结婚,这群人三十几岁都能当爷爷奶奶了,他们都有孙子了,怪不得会觉得自己老了。】

【他们的人生,相对咱们来说,就是一个加速版本,提前盛开,提前入土。】

【咦~他们可不想提前入土,为了显年轻,连头发都剃了,那雄心很明显的好吗?】

【这明显是多虑了,就算哪天阿蓁要革他们的职,也不会是因为年纪。他们败给后来者的原因,只会是因为思想。】

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人,明显要比这群老臣好用得多,思想上的共鸣也更多。

等新年过去,诸位大臣都开工,大学的入学考核也开始了。

这次的考核,只限制各家学堂的人能考,所以无论是报名还是考试,都非常的有条理。

“儒家的考场都这里,法家的考场在前面……”各家学子直接对号入座就行。

姜国死亡官员名单出来的时候,都邑的读书人大都骂骂咧咧的,但等新的机会到来,又轮不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急了,骂得更狠了。

但这次他们骂的不是姜蓁,而且学堂里的那群学生。

“真是太没骨气了,姜王扔一根骨头,这群走狗就开始摇尾巴。”

“争着去当姜王的刀下亡魂,愚蠢。”

“最可气的就是史家的那群人,骂姜王的是他们,去考试的也是他们,有本事就别去考啊。”

被人这么指着鼻子骂,史家的人也不服了,“你们哪只眼睛看到我们骂姜王了,我们只是公正的记录事实,可没有针对姜王。姜王的功绩,我们也是写了的。”

不论是水泥路、堤坝、还是棉花种子、红叶从海外带回来的粮种,姜蓁去年搞出来的事情,史家的人都写了,并且还大夸特夸了。

甚至年后红叶准备带人再度出海,宫里姜国的史官也跟姜蓁提前预约了前排围观。

海外的粮种还在农庄的暖房里,等第一批新粮种出来,产量得到验证,红叶的爵位就稳了,她大可不必再次冒险出海,但这次她依旧主动请缨。

红叶有经验,由她带领船队,效果会更好,姜蓁就又把第二次出海的任务交给她了。

红叶第一次出海,送的人只有姜蓁。

但第二次出海,那动静可就大了,造船坊早早的就为他们准备了十条大船,而且红叶如今有功劳,地位升上来了,她们离开的时候,姜蓁还会给他们准备送行仪式。

这样的大场面,史官怎么可能不想往前凑。

若是史官说话不公正,姜蓁也不会给他们面子,同意他们的请求。

史家的人觉得自己行得端坐得直,一点也不惧他人的挑拨,非常坦然的说道:“为自己的前程去考试,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我史家的人怎么就不能去了。”

“呵呵,这下你们就不怕被杀头了。不管你们如何,反正我是不会留在姜国做官的,等我学成,我就回宋国做官。”

“你这话说得,好似在宋国做官就很安稳似的。”

“至少比在姜国安稳。”

这段时间是姜国新历的新年,姜蓁做主,年底放了七天假。

但各国所用的历法不一样,姜国放假,其他四国可没放假,甚至他们还更忙了,尤其是郑王,在国内开启了大清洗模式。

姜国官员所犯的罪,郑国官员也犯,而且郑国官员的作案手法还更低端一点。

哪个君王不喜欢自己的国家吏治清明,官员忠心呢,姜蓁这边开了个好头,郑王就忍不住动手了。

“宋国来的官员,还给宋国传递信息?处理掉,换上我郑国的人……暗中投靠了我弟弟,图谋造反?处理掉,换上我的人……”

郑国的科举过于拉胯,没淘到什么人才,郑王任用官员的时候,用的还是老一套,从投奔自己的文士里挑选谈吐学识过得去的。

至于对方的水平如何,还有待考量。

郑王动作快,卫宋齐三国的速度也不慢,全都以姜蓁为榜样,开始提升国内官员的素质。

提升素质的方法很简单,杀一批,放一批。

等四国的最新消息传到姜国的时候,之前闹腾着要回国做官的人,都消停了。

姜国官员危险,其他四个的官员,也不见得安全。

【我真的要笑死了,史家那批人整理死亡官员的名单,是为了提醒阿蓁,让她收敛,谁知道阿蓁没收敛就算了,其他四国还大胆的跟着学。】

【那几个君王估计都想到一块去了:姜王都不愿意忍的废物,凭什么要我忍?我也要把那群废物给收拾了。】

【话说,最近都没看到那群史家大佬,是不是偷偷emo呢。】

【阿蓁,这段你必须写日记里,好好嘲笑一下史家那群老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