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3/4页)

听到秋月的这番话,汤小草脸上的笑容立刻就收了回去,她的路确实才刚刚开始,没什么好值得骄傲的。

会羡慕嫉妒她的,不过都是些普通人罢了,觉得她轻易的就获得了一百金。而都邑的贵族,都没把这笔钱放在眼里,更没把她放在眼里。

那些士族之所以会对她转变态度,不过是因为荔枝好吃,顺带着想起她罢了。

因为姜蓁之前的那两波炒作,荔枝在姜国的名气大得很,长宁郡送到都邑的罐头秒没就算了,还有一大批商人南下,亲自去长宁郡采购货物。

从都邑通往长宁郡的国道,如今还是土路,陈冬和和征集的民夫如今还耗在大河周围,长宁郡的水泥路,估计要拖到秋天去了。

“习惯了大峰郡和蓝河县的水泥路,走起这凹凸不平的土路,实在是让人难受。”

“你是姜国本地的商人吧,还是跟蓝河县有关系,能买到蓝河县货品的人吧?你要是经常跑其他地方,肯定不会抱怨这土路,因为外头都这样。”

“兄弟好眼力,我就是蓝河县人。这还是我第一次跑长宁郡,担心罐头走在这样的路上磕碰,要是下雨泥泞,车上塞再多的稻草都不顶事。”

“要真遇上下雨,就用蓝河县产的雨布,把罐头盖上,雨停再走。去长宁郡最怕的不是路不平,是怕水土不服。往年迁去长宁郡的罪民,一去人就没了。”

为了追赶罐头的热度,赶去长宁郡的商队很多,大家路上结伴走,倒也不怕路上的豺狼虎豹和盗匪。

“自前两年王上狠狠清查过一次户籍,又把盐铁收为官营,这路上连盗匪都变少了。”

“买不到兵器就算了,买不到盐,盗匪的身体也抗不住的。现在各县都有农庄,教大家怎么种地和施肥,粮食产量大增,只要好好种地,日子还是能过下去的。干嘛要去冒险,拿自己的人头,去做别人的军功。”

要说对姜国改变感触最深的,还是这群商人。住在姜国的人,可能还察觉不到这些细微的改变,但只要去另外四国走一遭,就能明白姜国的好。

一路安全无阻的来到长宁郡,这群商贾却不能及时的拿货走人,照旧还得排队。

“等吧,都习惯了,以前蓝河县也那样。”

这群商贾们虽然心态很稳,但也会每日到作坊那边盯着,免得被人插队。

看着看着,这群商贾们就觉得有些不对了,对作坊的管事问道:“怎么来卖果子的,每日就是那几个人,看他们的穿着,也不像家里有大果园的人啊?”

“您猜对了,这几个确实都只是普通人,他们卖的荔枝,都是东夷人带来的。”

“东夷人为何不自己卖,要假手于他人?”外来的商贾有些疑惑。

“这是郡守的规定。罐头作坊必须先收长宁郡百姓的果子,东夷人的果子,就算卖得再便宜也不行。所以东夷人就只能给点好处费,托别人帮他们卖。”

照这个方式发展下去,长宁郡百姓的果子,是永远也买不完的。

而东夷百部的果子虽多,但只能仰仗长宁郡的百姓帮忙,或者妥协,加入姜国,成为长宁郡的人。

想通了这些套路,外来的商贾们也就没有多管了,反正不影响他们买罐头就好。

都邑那边的荔枝罐头,在第一批货刚到那天,就被霍霍一空。

毕竟没人能忍住自己的好奇心,罐头一拿到手,大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罐头品尝。

第一天快乐的享受完,第二天大家就开始盼了。

尤其是那些第一天没抢到罐头,就等着吃了荔枝罐头,好去显摆的人,每日都要派仆从去城门口观望。

但大家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商队往长宁郡去,但就是没看人回来。

就大家这副热捧的样子,看得汤小草这个罐头奖金的获得者,都感到了迷惑。

“怎么都这么夸张。荔枝罐头我吃了,是好吃,但也没有好吃到这个地步吧。”

秋月替汤小草解惑道:“王上说荔枝好吃,主父也说荔枝好吃,右相、左相、御史大夫……我们都说好吃。那些自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没吃到是不会甘心的。”

在荔枝被吹捧过头之后,大家追逐的就不再是荔枝本身,而是荔枝背后的东西。

纯靠罐头,就想从贵族兜里掏钱,难度有些大,但经过包装的罐头却可以。

文字和舆论,可以操控人的思想。

这一点,秋月了解得格外深刻。因为姜国现在唯一的报纸,就掌控在她手里。替都邑孩童塑造三观的大学和致知学堂,也掌握在她手里。

在汤小草走神,陷入思考的时候,秋月说道:“明日你陪我再进宫一趟,王上有事找你。”

“王上又找我?大人你知道是什么事吗?”汤小草的语气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