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2/2页)

而且姜蓁在都邑也没亏待自己,还知道给自己放假呢。

上五天早朝就休一天,他以前可从来没享受过。

想到这些,姜王在外面待得就更理直气壮了,等玩够了,才和屠野依依惜别,坐着马车慢悠悠的回都邑。

等他走到桑泽郡的时候,第一期的学报和官报都已经印刷好,送到各郡县去了,姜王手里也有一份姜蓁提前送来的报纸。

“反正也不急着回都邑,来都来了,我还是去桑泽郡嘉奖一下刘郡守再回去吧。”

姜王看完了官报,对刘耘也很赞赏。

明明当初就是一个普通的县令,才能并不出众,但在蓝河县耳濡目染,一到桑泽郡就发现了巨大的机会,把蓝河县的模式成功搬到了桑泽郡,让桑泽郡布匹的产量大大增加,还让桑泽郡的大量女子挣到了银钱……

就像姜蓁曾经设想的那样,若每个县都如蓝河县一般富裕,姜国又何愁不强。

桑泽郡给大家做了个那么好的示范,由不得姜王不期待以后。

桑泽郡内,刘耘拿着那份官报,哭得涕泗横流,和府衙内的郡丞、郡尉等同僚哭诉道:“太女她什么都知道,我当初吃的苦她都看在眼里呜呜呜~看到这篇文章,我心里那个滋味啊~~”

当初姜蓁安排他来桑泽郡的时候,已经给他指明了方向,剩下的只能靠他自己努力。

就算有蓝河县做模板,有些方法付诸实践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只要是和人打交道的事,就没有一样是简单的,不过再苦再难,刘耘都咬着牙克服了过来。

刘耘做出了功绩,所以姜蓁给了他赏赐,让他升了官,其他的并没有多说,但在秋月的这篇文章里,细写了刘耘建造经营织坊的过程,他是如何力排众议建立织坊的,他是如何说服百姓的……

这片文章上写的不仅仅是织坊从无到有的过程,还是刘耘的功绩。

官报和学报都由朝廷派发,每个郡县的官员都能看到。能登上官报,成为大家学习的对象,对刘耘来说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情。

所以刘耘表面上是在哭诉,实际上是在炫耀:瞧瞧太女对我多好!多看重我!

郡丞郡尉等人心里的酸气都快溢出来了,但嘴上依旧夸道:“大人品性高洁,实乃我辈楷模……”

“都是为了百姓,为了姜国社稷!”刘耘忧国忧民的说道:“只要能让桑泽郡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我吃的那点苦算什么。”

既然是教大家做官,除了要教为官的手段,也要教官员那颗为民的心。

不管刘耘之前是怎么想的,看到这篇文章之后,他就明白,自己以后就该要为百姓着想。

姜蓁想要的官员,已经明明白白的写在了官报上,再不明白的,就是傻子了。

“只要你们能爱惜百姓,尽忠职守,总有一天,你们也能登上官报,被太女夸奖……”刘耘擦干脸上的泪,开始了苦口婆心的劝说。

刘耘是上官,其他人只敢跟着附和,“刘大人说的是……”

就在府衙内的酸气都快冒出来的时候,有个小吏就匆忙来报,“王上快到城外了,大人您快出去迎接啊。”

刘耘只觉得自己幸福得快眩晕过去了,脸色涨红的说道:“去去去,马上就去。”

其他人也神色紧张,赶紧跟着一起出城,准备迎接姜王。

瞧着刘耘这春风得意的模样,跟在他身后的郡丞拿着官报看了又看,忍不住悄悄对自己说道:“刘大人都行,我应该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