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3/5页)

第三排的刘颐莲,说话时手都在打颤,声音哽咽了,但还是强撑着把话讲了个明白。

这对她来说,可能是她这辈子唯一能讲个明白的时候了,她从来性格就柔顺,遇到点事情就要落泪,可今天却哽咽了,也不要这眼泪流下来。

一场庭审,最后变成了观众席上双方的辩论,而这群平时被他们所看不起的旧式女子,竟然还占尽了上风。

每一个都没有歇斯底里,只是有条不紊的讲道理,直至最后,对面那群文人只会说一句话了,“和你们这群旧式女子,果然是讲不通道理的!”

说完一个二个拂袖而去,仿佛是再不屑于和她们说话。

这是赢了吗?不是,她们在这世道上是没有话语权的,这群人转身就能走,还能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仿佛不是辩不赢,而是她们连出发点都是错的,根本不值得这群人理会。

但这是做了一场无用功吗?也不是。

越是黑暗的时候,就越是要在这黑暗里潜行发声,哪怕有时候根本连回音也听不到,但不这样做,就真的一点都没有破开这黑暗的希望了。

很多事情,是即使知道没用,也要拼尽全力去做的。

在这场全城瞩目的庭审过后,报纸上对旧式女子的诋毁越来越严重,仿佛这些人根本就不该存在于这个时代一般。

但暗处,随着这场庭审现场所有的发声细节传了出去,有一些变化,已经在发生。

沪市的一所公寓里。

赵媛州是一位留洋归来的新派小姐,相较于旧派小姐在婚嫁市场上的人人轻视,新派小姐们无疑是吃到了时代红利,被才子新贵们追捧的那一批人。

并且因为这类青年学了点西方的绅士风度,在对待女士时风度翩翩,十分殷勤讨好,看起来女性的地位已经提高了许多。

但也只是看起来,这时代,除极个别从事教育写作等“适合

女人的工作”外,许多小姐都不会亲自出去工作。

女性的工作机会极少,而工作,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这个群体,在社会上的话语权。

赵媛州和沪市大学教授孙元的故事极其俗套,新派青年孙元受制于家庭的压迫,娶了毫无共同语言的旧式原配妻子,两人之间虽然已经生育有一儿一女,并且妻子日常打理家务,勤劳贤惠从无怨言,但孙元在这段婚姻中,还是感到十分痛苦压抑。

他不愿意每天回家,都面对的是木头桩子似的妻子,这让他感觉仿佛不是娶了个伴侣,而是娶了个老妈子回家。

正是在这种时候,才留洋回来的赵媛州进入了他的视线。

赵媛州活泼新派,通晓西学,两人聊天时,让孙元常常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他深深的倾慕着这位小姐,而赵媛州对这位博学多才的教授,也不是毫无好感。

虽然知道孙元早就有妻有子,但当下的风气如此,不少受到封建包办婚姻迫害的进步青年,最终不都冲破了束缚,奔向了自由的爱情?

赵媛州没把孙元的妻子看作情敌,甚至还觉得对方有些可怜,都新社会了,还坚持那副旧思维,也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可怜人。

站在人性天生的,对弱势群体的怜悯那一面来看的话,她同情对方,但站在她所接受的,社会思想教育这一面来看的话,她也不觉得自己和孙元遵从天性,追求爱情这件事有什么错。

如果要追究原因的话,只能是怪造化弄人。

人的所思所为,是真的会受限于当前所处的社会的,当一件事,整个社会都觉得没问题的时候,赵媛州自己也就会受了这洗脑,以为这件事很正常了。

直到燕京法院那场离婚官司的传来。

赵媛州打了孙元一巴掌,提着行李箱搬出了她和孙元的公寓。那场离婚官司,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的结果是等待来日再开庭。

陈知意照常上下学,她生活其实没怎么受影响,除了报纸上对她的谩骂愈演愈烈。

这天放学后,她回了家里,才发现家里多了好几个人。

她父亲陈忠,带着一双弟妹陈宇延、陈雅柔,没提前通知她就进了家门。

陈知意皱了皱眉头,刘嫂站在她身边,脸上的神情有些尴尬,小声开口为自己辩解,“这几位说是陈小姐你的家人,尤其年纪大的这位,还说是你的亲生父亲,我见着把人在门口晾一下午也不太好,这才自作主张把人领了进来。”

刘嫂是受过陈知意的要求的,知道这位小姐十分注重隐私,不大愿意放陌生人进来,但今天,这不是特殊情况吗?

而且在她看来,一位年轻的小姐,独身在这社会上生活也不容易,她心里虽然猜不到,陈知意是和家里发生了什么矛盾,但因为陈知意对她和善,她私心里也是想着能让她和家里人缓和一下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