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税收(第2/2页)

皇上指着他道:“你呀,就会奉承。”

白毫银针四月上市,陈化至今正好是半年,正是这道茶最精彩的时候。茶汤莹泽似玉,白豪根根分明,相比新茶,多了几分浓与醇,浆感十足。

“陛下说错了,”我捧着茶杯道:“徐总管除了会奉承,还会煮茶。”

皇上和徐明都笑了。

寒风凛冽之下一杯热茶暖了心胃,皇上看着窗外雪景道:“茶是好茶,景是好景,只可惜呀,这块地方快不是朕的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困惑道,“咱们大周境内不都是陛下的吗?”

“话是这么说,可朕也不能没有由头就强抢了别人吃饭睡觉的地方。”皇上笑了,“朕那个五皇弟要回来了,这地方当初就是给他建的,他回来了,自然得还给他。”

“五……”我愣了下。

当今圣上兄弟五个,其他几位王爷早都分了封地离京了,赶上大典之类的大日子也见过几位王爷回京述职,可这位五王爷我却是一次也没见过。

徐明解释道:“咱们五爷洒脱惯了,常年云游四海,柳公子没见过不奇怪。”

“说的是明年吧?”皇上回头问徐明,“那个劫数。”

“是。”徐明回道,“凌道长说了,五爷的劫就在明年,这次回来就是给五爷渡劫来了。”

“这一说又走了好几年了。”

“三年了,”徐明道,“这次游历不知道五爷又看见什么稀奇古怪的稀罕事了。”

皇上的面色带了几分黯然,“只怕是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吧。”

望仙台中一时无话,窗口进来的冷风吹散了杯中热气,一杯茶很快就凉了。

恰逢有人来报,中书令方信携户部尚书、度支郎中请求觐见。

“怎么还追到这儿来了?”皇上皱起了眉头。

徐明赶紧道:“那奴才把他们打发了去。”

皇上放下茶杯,换上了手炉,“罢了,来都来了,让他们上来吧。”

这就是不赏雪了的意思,徐明赶眼力地关了窗,我也起身请辞,皇上却道:“你坐着就是了,早晚是要办事的,跟着听听也好,这些人呐,都是催债鬼,朕就是欠了他们的。”

我也不好多说什么了,只好站在一旁候着,不一会儿徐明带了几个人进来,跪下问安后便在中书令方信带领下道明来意:“这是今年各道州县递交到户部的税收清单,请皇上御览。”

一本明黄色的小册子被呈了上来,皇上低着头翻了几页,面上倒没看出怎么样来。不几时一本小册子就翻完了,皇上合上册子放在桌边低声咳了一声,徐明立即上前帮忙顺背,脸上都带了急色:“皇上莫要动怒。”

皇上动怒了?这我倒是真没看出来。

“说说吧,”皇上指尖轻敲着桌边的小册子,“前几年收不上税,还能栽到朕的头上,说是朕给岭南那边发了天恩,免了他们三年赋税。如今三年过去了,银子非但没上来,还比去年少了一千万两,这怎么说?”

刚来的三个人又齐齐跪了下去,“皇上息怒。”

户部尚书小声道:“岭南那个地方以山地居多,又多烟瘴,当地人多靠伐木围猎为生,本来税收就收不上来多少。”

皇上都给他气笑了:“这就是税收不增反跌的原因?”

户部尚书大气都不敢出了,伏在地上道:“主要原因还是北方战乱,百姓南迁,农田荒废,凉州、甘州、安北等地的税都没收上来……淮南道和江南道又、又……”

“淮南和江南又怎么了?他们一没山地、二没战乱,又是为什么?”

户部尚书:“淮南道和江南道的水田大都掌握在地方士绅手里,士绅是不用纳税的。他们把田从农户手里买过来,再雇佣这些农户为长工,每年发放一点粮食和工钱,这些地就成了他们的了,不用缴税,每年就能坐享其成所有的粮食。再把这些粮食转手一卖,买地的钱就出来了。”

皇上静默了良久,指尖在手炉上划了一圈又一圈,片刻后笑了。

“就是这些人,种着朕的田,驱使着朕的民,为自己腰包里敛财,好能耐啊。说说看,这些士绅们都有谁?”

户部尚书不敢再言语,眼看着房里的气氛越来越沉重,方信只好代为答道:“这为首的就是江南大户苏家……也就是老相爷的本家……他们敛了万亩良田,做了茶园、水田、桑田,先帝爷曾降恩给老相爷,只收他们茶税,不征田赋,臣们也没有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