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3/3页)

其次,明确列出做出哪些事才会被取消户籍,彻底消除百姓们的恐慌情绪。

这下,再有人说“指不定哪天就轮到你们家了”,百姓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回怼:“我家一不卖国,二不泄密,小偷小摸都不会,担心个锤子哦!”

当这种积极的情绪在百姓中蔓延开来,贺兰康手下的特种兵方才使出雷霆手段。

那些躲在暗处搅弄风云的长安细作一个个被揪出来,捆起来游街示众。

之所以会游街,就是为了让百姓们看清楚,这些他们曾经的“好邻居”、“好兄弟”,打着为他们好的旗号给他们出谋划策,其实只是为了利用他们而已。

不知道多少人幡然醒悟,庆幸自己没有着了歹人的道,更多的人相互告诫,可不能再傻乎乎地被人利用。

历经此事,平川百姓的防范意识嗖地一下拔高了一大截。

《棉田记》还在上演,不过,已经从原本单纯的“说明真相”渐渐演化成了真正有血有肉有温情的故事,还是连续不断的折子戏。

百姓们也渐渐知道了他们关心的那些人物的结局。

比如,那位做事稳妥又富有同情心的书记官,后来被平川王殿下推荐到户部,从一个九品小吏一跃成为天子近臣。

甚至,多年以后《棉田记》继续上演,这位彼时的小吏已然在金銮殿上位列首辅。

还有那个父亲战死,母亲改嫁,和祖母相依为命的采棉小童,因为平川王殿下一句“草棚中缺个添水的”,书记官便理解了其中的言外之意,把那个瘦弱的孩子提拔为“添水小工”。

这位“添水小工”见识到了平川军的威武,从此立志成为大将军,多年之后,他真的做到了。并且,他还主动放弃了去长安做大官的机会,一生都驻守在平川城,护佑着这方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