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 章(第3/3页)

“老爷您可记得王尚书家?”

“王尚书家?”

云光霁心念一转,马上就想起了夫人说的王尚书是谁。

如今朝内尚书有好几个,但姓王的却只有一位,那就是以前的吏部左侍郎王大人。

当年祖父回乡守孝之后,原本是属意王侍郎接任吏部尚书位置的。但最后陛下却没有同意,而是让胡首辅兼任。

后来没过多久王侍郎就到了工部,如今已经是工部尚书了。

云光霁道:“王尚书家的谁?”

“王尚书家里有个小儿子,”云夫人道:“他也是这一科,会试的时候考了第六十八名,没有意外的话这次殿试的结果出来之后他也是一个进士。”

“第六十八名……”

云光霁微微皱眉。

说实话,对于一个自身考了殿试第二名,儿子考了第三名。如今弟子的成绩虽然还没出来,但想来不会跌出一甲的人来说。会试的第六十八名真的是一个平时从来没有想过,也不会去多加注意的名次。

毕竟是第六十八名。

这样的名次要是放在前朝,每次春闱只取十几人、几十人,或者一百多人的时候。要么名落孙山,要么就是同进士。

也太低了些。

别的不说,如果这样的人成为了自己的大女婿,那么以后一家人里,岂不就是他的科举名次最低,而且跟麒儿、淙哥儿差得很远?

相比起云光霁的顾虑,云夫人倒是不觉得有什么。

她道:“老爷,这位王锦虽然只是王尚书的小儿子,但却是嫡出,在家里备受王尚书夫妇的宠爱,今年不过十八岁。”

“而且他温文尔雅,孝顺长辈,有王尚书在,他的前程也是不愁的。”

“王夫人说,若是蕙姐儿嫁过去,她必定视若己出,而且还会让她管家。因为王尚书的大儿子和大儿媳妇如今在老家侍奉长辈,而且我还打听到王尚书的大儿子如今不过只是一个秀才,比不上他这个小儿子。”

“王夫人还说,将来若是王锦外放,也让蕙姐儿一道去。”

云夫人显然对这门婚事还是挺满意的,又补了几句,“我们家与王家,也算是知根知底的,王夫人也和善。”

“我们前些年在京城的时候,还见过王锦呢。”

“对了,王家也跟我们家一样,是书香门第,不但在老家有田地铺子,而且王尚书为官多年,也积攒了一些家业,蕙姐儿嫁过去不愁吃穿。”

“老爷,你觉得如何?”

云光霁想了想,没有直接答应,“我看看人再说。”

毕竟是女儿一辈子的事,在没有看到这个王锦之前,他也不敢轻易下决定。而且对于王尚书这个人,他也得找祖父打听打听才行。

姻亲,那可是结两姓之好。

所以不但要看看那个王锦如何,就是王尚书的为人也是要打听打听的。若是把女儿嫁过去之后才发现不妥,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作者有话说:

看到有小天使们疑惑为什么淙哥儿是跟云二姑娘定亲,而不是云大姑娘,在这里解释一下。

1、因为从小到大,淙哥儿跟云二姑娘的交际比较多,在大人们看来他们两个是比较有缘分的。并且云二姑娘喜欢画画,还表现出喜欢男主的画册,这在大人看来也是一种喜欢了,两个人有共同爱好。

2、第二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云大姑娘的性格跟云夫人是比较像的。而前文也说过,王老夫人不太喜欢云夫人这种性格的人(28章),再加上淙哥儿也不反对,所以许家这边是不会考虑大女儿的。

3、在许家提亲提的是云二姑娘的情况下,云家也不可能说出‘我大女儿没嫁,要不把大女儿嫁到你们家去,我给二女儿另外找人家吧’这样的话来,那多掉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