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 章(第2/2页)

学生们答得也是五花八门。

就比如这次,有答打井引水的、有答向朝廷求援的,有答镇压反叛的,也有答御下从严,对地方豪强或分而化之,或示敌以弱,而后平安度过任期的。

云麒拿来的这一份,倒的确有些不同,因为他在对地方豪强、衙门小吏等都是一个‘稳’字。并将全副心思放在了抗灾、抗蝗、保百姓上,文章到这里没有什么特殊的,但后面却话题一转,提到了‘经济’。

开商贸、重民生教化,而后以其平民怨,再以民意而惩处那些贪赃枉法之辈,还天地朗朗乾坤。文章语词精炼,用典老辣,读之让人拍案叫绝,特别是最后全县老有所养、路不拾遗,面目为之一新。

虽然夫子们都知道想要做到必会千难万难,但并不妨碍他们高兴道:“不错,写得还算不错。”

然后他一翻,找到了那位学生的名字,“许淙?”

“我记得光霁曾经说过,他自幼便随父到各处赴任,看来是家学渊源啊,没有白费光阴。”

这时另外一个人也拿着一份考卷过来,“夫子,您看看这一份,写得也很不错。”

这位夫子接过来一看,发现这一份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写的。如果说许淙的那篇策论是自下而上,那这一篇则是自上而下,同样读之让人拍案叫绝,可谓各有千秋。

翻开名字一看,是新来的赵胜,看到这个名字,夫子微微皱眉。

又有一个人拿了过来:“夫子,这篇也可,主教化。”

夫子也看了一下,点点头:“这篇也不错,毕儿还是有长进的,懂得扬长避短,不错不错。看来本次旬考,第一就从他们这几个里出了。”

放榜后,许淙得了第一。

周耀哈哈大笑,连伤势没好都不在乎了,真的请许淙吃了一个月的饭,颇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许淙觉得好笑的同时,也是挺高兴的。

与此同时,他之前写下的那封询问江陵新任知府是何来历的信也到了青州,来到了许明成的手中。

作者有话说:

晚上二更

忘记设置发表时间了对不起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