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章(第3/4页)

所以许家最后送来的暖靴,样式虽然差不多,但每个人的两双都有大有小。

除了云家祖孙因为长得比常人高大,鞋子也穿得更大,送来的暖靴显得有些小之外,其他人都有合适的。

为此许夫人还在信里面解释了此事,请他们家多多包涵,还特地把图样附上了。

云夫人并不因为许家送来的暖靴太小,而感到生气。

因为这和送人‘小鞋’是不一样的。

云夫人能想到的东西,云知府没过多久也想到了,他感叹道:“许家有心了,既然不是什么贵重东西,那就随着今年的年礼一起送到京城去吧。”

“祖父收到了,想必也是欢喜的。”

“对了,我们给许家的年礼也得赶紧安排送去了,不然反倒不美。唔,淙哥儿现在应该已经开始学《孟子》了,我那正好有本前朝大儒的注释,一起捎上吧。”

云夫人答应下来,随后拿起一封信递给云知府,“老爷,这是许家随着年礼一起送来的信,妾身瞧着,像是许大人写的。”

“明成的信?”

云知府伸手接过,然后拆开细看起来,看着看着,他却微微皱眉,“明成说兴元府的张知府调任了,新来了一位赵知府。”

“这位赵知府还是我那一科的传胪赵兴,赵承业。”

“老爷您那一科的传胪?”

云夫人也皱起眉头,“妾身记得,这位赵大人是充州人士,算来还是老爷您的半个同乡。他人如何妾身不知晓,但他有个爱妾,听说不是个好相与的。”

“唔……”

云知府没在意云夫人的话,他思索了一会儿道:“这个赵承业,我记得他在翰林院待了三年之后就外放了,没想到如今竟成为了知府。”

“这个人才华是有的,但为人刚愎,不是个善茬,我还真得去信和明成贤弟说上一说,免得他将来吃亏。”

一个月后的京城金府,也谈起了赵承业这个人。

金家长子金康时是一个三十五六岁的中年男子,他头戴书生帽身穿书生袍,随时随地看起来都是一副文人模样。

此时的他手里拿着一封信,有些疑惑地问道:“父亲,三妹夫信里问的这个赵承业,可是和云光霁同科的传胪赵承业?”

金侍郎的脸上原本还带着笑意,但一听到长子问出这话,他顿时收敛了表情,“不是这个传胪赵承业,又是哪一个赵承业?”

“你应该跟明成好好学学,他一得知兴元府知府换了人,就四处打听,想要知道赵承业这些年的履历,好做到心中有数。”

“可你呢?”

金侍郎训斥儿子,“前些日子我见了王侍郎,他说你做事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金康时脸色涨红地辩解:“父亲,这王侍郎……”

“好了,为父还能不知道王侍郎是给我脸色看?”金侍郎一甩袖,冷哼,“不过他再瞧不上我,也光鲜不到几时了。”

“你可知我今日遇见了谁?”

“云尚书!”

金侍郎忽地哈哈大笑,“哈哈哈,你三妹前些日子遣人送来的年礼,不是有几双那劳什子暖靴嘛,确实暖和,为父便常穿着上朝。”

“今日却发现,云尚书脚上也有一双!”

“为此,尚书大人还招我过去说了几句话。你是没看王侍郎那张脸,看了之后啊,估计都会和为父一般,饭都能多吃上两碗!”

“哈哈哈哈。”

金康时亦是一喜,低声道:“父亲,儿子听说近来陛下与首辅胡大人常召云尚书议事,这是不是说……”

金侍郎抬手制止了儿子接下来的话,摇头道:“不可说,不可说,此事非同小可,我等静观其变即可。”

“对了,那个赵承业的履历,为父明日让人抄录一份,你尽快安排人给明成送去。他在勉县的这几年做得不错,尚书大人也是看在眼里的。只要接下来不出差错,过两年为父也好给他筹谋一二。”

“先时为父还为他急着出京感到不满,觉得应该再在翰林院历练几年,如今看来,他的这步棋倒是走对了。”

金康时忙点头,“是,父亲。”

……

京城发生了什么,勉县这边尚无法知晓。

随着一箱箱年礼送出去,临近过年的时候,许家也收到了其他人家送来的东西。

为此许桥和黄管家每日守在门口,严阵以待,以防门房不知事,将不该放进来的人或者东西放进来了。

许淙觉得这事蛮重要的,很锻炼人,于是把青木派给他们打下手,顺便还可以让青木跟着学点东西。

自从青木跟着黄管家学习了以后,办事是机灵了许多。

而且腊月一到,私塾也放假了。

如今的许淙除了完成每日的功课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事情,反倒是许明成开始每日顶着风雪早出晚归整个人忙得脚不沾地,连沐休都没有空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