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第2/2页)

不过好在,事情很快有了转机。

那是一个吃香香甜甜的月饼的季节,早上石头娘特地来了一趟,不但送来了自家做的月饼,还拿着保龄球和麻将席的分成。

石头娘说,保龄球在外面卖十个铜板一副,开始卖得挺好的,但那玩意人家一看就会了,所以没过多久就只能卖五个铜板一副。

至于竹块席体积大,做起来也麻烦,还用了麻绳和珍贵的布,所以也卖得贵,像之前送到许家那两张用了细棉布的,要一百五十文一张。

至于普通麻布的,也要一百文。

但尽管卖得这么贵,开始的时候还是供不应求,特别是镇上、县城里的有钱人家,一买就是好几张。多亏了石头爹机智,早早地准备下了好多做好的竹块,不然可不够用,当时家里还有人笑话他呢,觉得他是白费心思。

石头娘说:“当家的就说,这竹子都是在后山砍的,不费钱,后头的蒸煮、炙烤也就是费点柴火。而柴火这东西,让石头他们几兄弟上山捡捡也就有了。”

王老夫人附和,“是这个理。”

“明成小时候啊,也经常带着秀秀上山,家里的柴火都是他们两个捡的,一年下来啊用都用不完。”

“是啊。”

石头娘和金氏说话的时候还有些拘谨,但对着王老夫人那话就顺畅多了,高兴地跟他们说道:“石头他爷奶也很支持,所以家里就攒下了好多竹块。”

“后来石头他爹做好了几床席,拿出去卖,结果正遇上县令的管家,那管家一听他爹是大林兄弟的族人,就说要买一张。”

“那一天,一共卖出去三张席!”

虽然过去了好久,但石头娘说起来的时候还是非常高兴,“那天他爹回来的时候,咱们正高兴呢,心想着一天能卖出去三张,那一个月下来不就能卖出去上百张?哪怕没有上百张,但像那木球木瓶一样,卖个三五十张,今年也就不愁了。”

“谁知第二天,县令的管家又来了!”

王老夫人猜测,“是不是说那席子好?”

“对!”

石头娘笑道:“婶娘你不知道,这事也是巧了,那管家回去的时候,正好遇上了我们的县令大人。大人是京城那边的人,来了我们这啊,夜里睡都睡不好,一听说这个席子能让人夜里睡得香,就买了去。”

“那天夜里,果然睡得好!”

“这不一大早就打发管家来买,说要给家里人都买一张,一下子就给了一两的银子,把他爹带去的五张全买走了,还让再送两张去。”

石头娘说起这个的时候,意气风发。

“这阵子家里都在做这个竹块席呢,之前攒下的竹块都用完了,石头他爷奶、他那几个叔伯都来帮忙,就这样还不够卖。”

这个竹块席他们卖了有一阵子了,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仿照的,所以石头爹没有最开始的时候那么忙了。

闲下来的他们仔细算了算,终于把这段时间赚的钱都算了出来,因为之前说好了要给许淙分钱的,所以石头娘今天就特地走了一趟,顺带给他家送月饼。这月饼还是今天早上刚做的呢,因为前段时间他们一家都没有空。

王老夫人听得乐呵呵的。

在她看来,族人们能多挣些钱使,那真是最好不过了。不然一个村里,就只有自家不断变好,那好的也要成了坏的。

尤其是这个主意,还是乖孙出的。

那岂不是说,淙哥儿小小年纪,就要比他爹还要能干了?要知道即使是淙哥儿他爹,在考中进士之后,也只会鼓励族里的孩子认真读书。但对那些不会读书的族人,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能让他们每年多吃两块肉。

高兴着的王老夫人,连晚饭都多吃了一碗。

作者有话说:

王老夫人对儿子称呼的变化

做官前:大林啊

做官后:明成

后来:淙哥儿他爹

许小淙:哈哈哈哈哈!

——————————

今天早上摸了个预收《全家要我考状元》,很有意思哒,点进专栏便能看到了。

以下是文案:

*

学渣苏瑞,穿到了一个专出状元的家庭。

什么叫‘专出状元’?

因为他们家的状元不是一个,是两个!

搞批发的!

他爹是状元。

他爹的祖父,也就是苏瑞的曾祖父也是状元!而且还是那种集齐了“解元”、“会元”、“状元”的可怕人物。每次回乡,家里门槛都要被读书人踏平。

阁老曾祖父笑眯眯地说:“瑞儿,现在轮到你去考状元了。”

苏瑞:!!!

翰林爹摸摸他的头,同样笑眯眯地说: “考状元并不难,爹看好你。”

苏瑞::!!!!!!

苏瑞和同为学渣的祖父抱在一起,瑟瑟发抖。

可怕!

感兴趣的话点进专栏就可以收藏啦,如果点进了专栏,就随便再点一下“收藏作者”吧,这篇文完结前我想要500个作收(星星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