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2/3页)

而裴砚昭也不敢硬闯。

裴砚昭从前欺负她,在沈邱看来都是小打小闹,更何况还有沈时行护着。

沈邱不会去责怪裴砚昭,毕竟是他一手养大的半个儿子,论亲近,可能远远超过他与冯孝安从前的友情,毕竟他这个人非常的护犊子。

从他对沈时行的态度就知道,溺爱的不得了,十岁前都陪着睡觉。也从来不逼着他考科举和真正进入官场,由着他整天瞎搞。

对裴砚昭不如沈时行,也是非常疼爱的。

但如今冯孝安回京,是回朝廷做事,说句不好听的,他和沈邱、兵部侍郎一干人是结党的关系。

他还是这个党派的智囊,占据着极重要的位置。

裴砚昭若忍不住来动冯孝安,那就是在挑战沈邱的权威,损害他的利益。

会动摇沈邱对他的信任,会把他踢出玄影司,外放去边境军营反省历练。

从前裴砚昭可能还不太担心,只当是个惩罚。

但如今玄影司里还有谢揽,他一走,镇抚的职位必定是谢揽的。

冯孝安避而不见,是在折磨他,看他究竟能不能忍得住。

忍不住,那就给谢揽腾位置。

冯嘉幼之前真是多心了,竟担心裴砚昭得知冯孝安没死会发疯。

还会因为沈邱隐瞒不说而与沈邱闹起来。

权势欲望之下,根本由不得他率性而为。

不是“多心”,准确来说是高看了他。

冯嘉幼从前挺喜欢有野心的男人,可自从有了谢揽,拿来和谢揽比,就有些瞧不上他们了。

此刻,竟从心底生出一丝庆幸。

幸好裴砚昭当时没有心软,坚决推开了她,伤透了她的心。

她才有机会嫁给更好的人。

……

谢揽是实打实的忙了一整天,也是入京做官以来,接触权臣们最多的一天,月上柳梢才回到冯府。

没回住处,怕回了不想出来。

问过家仆,得知冯孝安待在书楼里,便往湖心去。

推门入内,见冯孝安坐在台阶上看书,周围散落着一堆书册,应该都是冯嘉幼收集的大理寺相关。

谢揽原本想喊“二叔”,话到嘴边改成了:“爹,沈邱让我回来跟您说……”

这声“爹”喊的冯孝安微微愣怔,抬起了头。

室内外温差极大,谢揽转身关门:“幼娘不在身边我才能喊。”

书册卷起来抵住下巴,冯孝安好奇:“我以前真没看出来,你会这样惧内。”

“您若没看出来,会整天想着给我使美人计?”谢揽倒没觉得惧内是个贬义词,毕竟他们寨子里没有男尊的习俗。

“我说的是程度。”冯孝安笑了笑,他当然知道,把女儿嫁给小山,最中意这一点。

看上去李似修与他女儿更为般配,他不觉得,因为李似修某些方面和他有几分相似。

冯孝安给女儿挑丈夫,任何像他的男人想都不用想,直接排除掉。

“沈邱让你说什么?”

谢揽走进去:“事情的进展没有预料中的顺利,账本交上去,沈邱弹劾漕运司上下,御史台也弹劾了沈邱……”

冯孝安道:“无妨,正好借机看清傅珉在京城内的同党,漕运司是个可观的钱袋子,他们不会轻易舍弃,跳出来的越多越好。”

谢揽:“韩沉被送去了那什么殿,好像是质子住的宫殿,内阁还在商讨对策。兵部廖侍郎拿出了您当年离京时的文书,上有兵部的印。内阁,司礼监都没提出质疑,您大理寺卿的位置,基本上稳了。”

若不稳,二叔是不会露面的,谢揽从来没担心过。

说完他立马离开,一进入这座庞大的建筑,被塔式的书山环绕,浑身就不舒服,有种民间传说里白娘子被镇压进雷峰塔的感觉。

走到门口突然想起来:“对了爹,齐封今日堵在皇宫门口,邀请我去军府,您知不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荆北驿馆那场血案,是不是还有什么隐情?”

这话问的冯孝安惊讶抬头:“他邀你去军府?”

谢揽详细讲了讲。

冯孝安认真听着,眼眸渐深。

谢揽讲完,看他持着卷起来的书册,在手心敲了又敲,像敲木鱼似的。

敲击的动作突然停下时,谢揽就知道他想到了某些关键。

冯孝安却摇了摇头:“我不知道,我许久没有和他打过交道。”

“知道您也不会告诉我。”谢揽明白时机还不成熟,他怕他面对齐封时会太冲动,“我回房去了。”

……

谢揽回到房间,冯嘉幼正伏在书案上写写画画,时不时还会咬笔头。

他进屋了都没有抬头,估计当他是来添茶汤的侍女。

谢揽早习惯了,放轻步子去内室换下官服,出来后搬了个凳子,去她对面坐着。

手肘支在桌面上,掌心托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