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2/3页)

他若当真伤了腿,身处郊外不安全,她不提,他也会开口要求,争取早点回城。

问题他是装的,这不是占她便宜吗?

“往哪边才是回去的路?”谢揽妥协,抬起手臂示意她过来撑着。

“这边。”冯嘉幼却无视他的意图,背着手转身带路,头扬得高高的,像只骄傲的孔雀。

生气了?谢揽扶着腿跟在后面,想不明白她在气什么。

三叔说的没错,女人果然比什么武功秘籍都难懂。

……

踏上官道差不多用了一个时辰,谢揽慢慢走直了腿,冯嘉幼却得时不时停下来歇歇。

起初冯嘉幼一直不搭理他,谢揽问了两次要不要背着她,她的脸色才慢慢恢复。

两人在官道搭了辆运货的马车,抵达城门口时,冯府的马车已经在那儿等着了。

回到冯府,冯嘉幼先去见江绘慈。

今儿的事情瞒得过所有人,不可能瞒过江绘慈。

丁护院是江绘慈娘家那边的家生子,不敢为了冯嘉幼在她面前说谎话。

冯嘉幼原本是去报平安的,江绘慈见到她的第一句话却是:“你要不再考虑考虑,我看这姓谢的靠不住。”

“原本您找他说亲,也不是看他靠得住吧。”冯嘉幼指着茶几上的请帖,“再说都到这份上了,现在悔婚我岂不是更被人笑?”

她远在江淮的舅舅和表哥,早两天就动身上京来了。

江绘慈一副烦得要死的模样:“我只提醒你罢了,还是那句话,自己挑的自己受,往后别来找我抱怨。”

冯嘉幼:“女儿明白。”

江绘慈又道:“我今日从早起来,便觉得心里堵得慌,估摸着都是给你筹备婚礼闹的。清修多年,实在懒得管这些琐事,还是你自己看着办吧。”

冯嘉幼微微楞,说“好”。

江绘慈嘱咐:“一切从简,不要太铺张。”

冯嘉幼:“女儿知道了。”

她本也不打算大肆操办,从奢从简意义是一样的,从奢累得慌。

谢揽应也喜欢低调。

最重要的是好东西得藏着,以免被贼惦记。

冯嘉幼从江绘慈住处离开之后,连着几日都在忙自己的婚事,顾不上书楼,没有睡懒觉,也不去管谢揽。

这些年家中的大小事务,名下的商铺田产,全都是冯嘉幼操心,操办起来也不觉得繁琐,凡事井井有条。

然而等婚礼前一天晚上,冯嘉幼突然想起来自己少发了一张请帖。

给程令纾的。

上次在青云观门口斗气时答应过。

冯嘉幼赶紧去写好,派人送去给程令纾。

真讽刺,她在京城一共两位好友,一个蹲在大理寺监牢里还没出来,一个身边跟着裴砚昭不能来。

最后请来观礼的竟然是她的死对头。

*

茶馆二楼靠窗的位置,程令纾看一眼手里新鲜的请帖,流露出不屑的神情。

往桌上一扔,继续喝茶。

眼风扫过窗外下方的街道,忽被一个男人吸引了视线。

此人穿着中原人的衣裳,但从面相上来看,似乎是北戎人?

程令纾的父亲镇守西北,她刚在威远道待了三年,那里地处几方交界,时常能见到外族人,多少能分辨一二。

大魏与北戎并不交好,若真是北戎人,潜入京城想做什么?

程令纾留了心,仔细观察他,发现他似乎正在盯梢,目标是前方一名牵着马匹、作书生装扮的男子。

一副极为畏惧,却又必须紧盯的模样。

程令纾立刻下楼去找巡城军,管他是不是北戎人,鬼鬼祟祟的总之不是什么好东西。

刚走出茶馆,却发现那人不见了,莫非是发现了她?

程令纾拢起眉,朝着前方被跟踪的书生走去,想作个提醒。

那书生恰好停了下来,询问旁边卖糖葫芦的小贩:“请问这位小哥,大理寺怎么走?”

听到这令她魂牵梦萦的声音,程令纾脚步顿住,愣在灯火之下。

*

玄影司内,沈时行也在拿着请帖,同时偷瞄裴砚昭手中的画像。

“你确定这是谢揽的画像?”裴砚昭始终不愿意相信,但这画像里的人的确是大理寺的谢揽。

约摸是他十二三岁时,除了眉宇间颇为张扬,五官差别不大,应是同一个人。

凌涛抱拳:“这是书院里曾经教导过谢司直的先生所绘。”

裴砚昭沉眸不语,怎么会?不可能。

他急了,沈时行见时机成熟,立刻凑过来道:“大哥,我早说你去蜀中调查他是没用的,有胆子来冒充京官,肯定万事俱备,能让你随便抓到纰漏?你听我说,办法只有一个……”

裴砚昭紧盯着画像,不等他说完:“好,我想办法送你去大理寺。”

*

不只裴砚昭急了,谢揽也在着急。

他紧张。

可能比他真成亲前夕还要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