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2/3页)

裴砚昭不理会他,松手放长了缰绳,离他远点。

沈时行耸耸肩:“这原本不正是你想要的?你心痛什么?”

裴砚昭将缰绳整个放开。

“瞧你这幅样子,莫说冯嘉幼讨厌你,连我也要不喜欢你了。爹不是常说,这世上所有枷锁都是用来束缚弱者的,真正的强者,但凭本心,莫问前程。”

沈时行策马跟在他身后,“父辈的恩怨,与你们本就无关。你若非得扛着这幅枷锁,那就坚定的继续恨她,折磨她,别心痛,不心软,我也敬你是条好汉。像爹一样,做个狼心狗肺之人,那也是种大能耐。”

裴砚昭回头扫他一眼:“你刚才寻思许久,就是为了想说辞教训我?”

沈时行摆摆手:“那不是,我在想谢揽。”

裴砚昭终于恢复常态:“你发现了什么?”

沈时行摸着下巴:“我在想……”

十二三岁那年,谢揽到底遭遇了什么打击,为何会一蹶不振呢?

方才随意聊了几句,他不敢多打听。

往后要找机会与谢揽混熟,探听出来,看能不能帮他解开心结。

十一岁写出治国论的人物,若肯崛起,必将是国之栋梁。

“大哥,我不想留在礼部了,你帮我和父亲说说,调我去大理寺吧?”

“大理寺不收手无缚鸡之力之人,何况两年时间,你换了六个衙门,整天也不知道在干什么。”

沈时行自告奋勇:“你不是怀疑谢揽?我去帮你调查啊!”

裴砚昭甩了下马鞭,没说行或不行:“等谢揽的画像拿回来再说。”

*

山上,冯嘉幼仍然站在原地。

等反应过来,忙去追寻谢揽的身影。

见谢揽也在原先的位置立着,似乎在等她收拢情绪,她心道不妙,赶紧朝他走过去:“抱歉,我刚才在想事情,一时失神。”

谢揽问:“冯小姐现在是想继续上山,还是下山回去?”

他们正处在半山腰,今日天气晴好,冯嘉幼是想与他一起继续爬山。

可眼下她心中装着事儿,怕又分神,反倒不好:“回去吧,城外总归危险。”

谢揽不提意见,点头说“好”。

两人并肩往山下走,冯嘉幼发现他一直盯着下山的路,时而眯起一只眼睛,时而微微歪头,小动作颇多。

像是在心里算计什么。

以为他在分析要紧事,便不出声打扰,只时不时偷眼窥他。

其实谢揽是在观察裴砚昭跳下山的几个着力点,估算自己扛着一个人的情况下,可不可以超越他。

心里痒痒的,实在想将冯嘉幼扛起来跳下去试试。

他下意识的瞄向她。

不曾想两人都有些鬼鬼祟祟的视线恰好撞到一处。

两人怔愣片刻,谢揽先移开视线,也不去问冯嘉幼为何偷看他。

见他故作镇定的模样,冯嘉幼忍俊不禁,心中的阴霾因这一个小插曲消散了一些。

无论父亲从前是错是对,也不管和裴砚昭的那些是是非非,谢揽才是她选定的未来。

她定了心,迅速从低沉气压里走出来:“谢司直不好奇,我与他们都聊了什么?”

“你打算告诉我?”谢揽并不是好奇,他是想知道是不是与赤鎏金有关系,这关系到二叔。

“线索太乱,容我想想在告诉你。”冯嘉幼不好与他解释。

沈时行说,廖贞贞的父亲也曾是千秋同盟会的成员。

极有可能此次的赤鎏金案,与这个旧时盟会有关系。

然而冯嘉幼不能让谢揽知道,她父亲曾经有过如此不光彩的经历。

“好。”谢揽不坚持。

冯嘉幼歪头看他:“我发现你脾性真好。”

谢揽流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想知道她是不是故意讨好他。

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有人夸他脾性好。

大概是他太久没拔刀了。

……

两人回到冯府后,时候尚早,冯嘉幼无心补眠,直接去往书楼。

谢揽既陪她回来,也一起过来书楼,才刚下摆渡船,他眸光骤然一紧。

书楼内此时有人,听见他们的动静慌着藏了起来。

不确定是不是二叔,谢揽不动声色,陪着冯嘉幼站在大门外。

冯嘉幼抬头看向匾额上的“千秋阁”三个字,心中有了新的感悟。

当年父亲划破匾额,又在书楼内放火,指不定是想自焚。

她推门入内,去往自己存放法典草稿的地方。

只因有了一些新的领悟,某个地方需要修改。

她丢下谢揽,踩着梯子上去,取出一册卷轴。

谢揽则背着手四处闲逛,假装在找书,最后来到那人藏身的书柜后。

戒备着侧身一瞧,果然是他二叔,谢揽紧绷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

冯孝安手指搁在嘴唇上,对他做出“嘘”的动作。

冯嘉幼爱睡懒觉,总是下午或晚上才来书楼,冯孝安没料到今日竟是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