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第3/4页)

“你先听我说。”冯孝安朝他招招手,示意他近前来,“我女儿有性命之忧,起因是当年我们做的那件错事。”

谢揽捕捉到“我们”:“兵部侍郎也有份?”

冯孝安:“还有沈邱。”

谢揽推算年份,当年的廖侍郎和沈邱,应该都还是无名之辈,如今全都位高权重。

一起做事的人,只有二叔沦落的远不如从前。

到底是什么事?当年朝局上发生了什么巨变?

可惜谢揽对大魏朝廷内的政局了解太少。

冯孝安继续说:“对方来寻仇了,目标是我们的子女,已经因为赤鎏金死了一个。”补充,“我说的不是廖贞贞。”

谢揽试探:“看来当年做错事的不只你们三个?”

“不至于的。”冯孝安只解释,“至少我没想着害人,只是做错了事,你信我,我已经惩罚了自己很多年……”

“我信。”谢揽看出他实在不想说,也不再逼问,“二叔放心,我一定会暗中保护她。”

谢揽走过去,在他身边屈左膝蹲下,拒绝了他递过来的酒。

冯孝安拿来自己喝:“暗中保护远远不够,沈时行有裴砚昭贴身保护,对方下一个目标肯定是我女儿。我听到了,你与我女儿的流言如今已经传遍了京城。你不如趁此机会,和我女儿成婚,这样就能贴身保护她。”

今日冯孝安每一句话,都令谢揽难以置信:“二叔,旁人说就算了,您知道我的身份,我又不是真的谢揽,冯嘉幼喜欢的是我义兄。”

“她喜欢?”冯孝安拍拍他的肩膀,好笑道,“我倒觉得,她是见了你之后,看到了你的特质,认为你奇货可居。”

谢揽正色:“不管因为什么,我也不能娶她。我早晚是要离开京城的,我死遁之后,您打算让您女儿做寡妇不成?”

冯孝安不以为意:“往后的事情谁都说不准,但现在小嘉命都快没了,还谈什么以后?”

谢揽摆出没商量的姿态:“此事绝无可能。”

这里不是民风开放的北地,中原规矩实在太多。

若谢揽是女子,冯嘉幼为男子,他说嫁就嫁。

死遁之后,对她影响不大。

反过来却截然不同。

“我有些后悔教了你那么多中原礼节。”冯孝安捏着眉心,流露出疲态。

又叹口气,“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你想让我临死之前,还白发人送黑发人?”

谢揽眼眸倏沉,流露出紧张之色。

但他不接话,二师父瞧着只比之前憔悴些,怎么会命不久矣,定是在唬他。

“你以为小嘉的毒是怎么解的?”冯孝安从腰间取出一封皱巴巴的信,展平给他看,“我趁她入睡时,吸入了我的体内,你姚姑姑说,要解赤鎏金唯有这种以命换命的办法。”

谢揽霍然起身,盯着那封信,一度失语。

“会有办法的。”他不去看信,只重复道,“ 二叔,我这就去找办法救你!”

他想走,被冯孝安拉住:“我这条命本就是捡来的,当年若不是念着父亲和妻儿,我本想自焚了之。我欠小嘉太多,最放心不下的也是她。你不知对方的难缠,一时半会儿的根本解决不了,正无计可施,你却来了,我才甚是欢喜……”

声音略有些哽咽,谢揽与他对视,似乎从他那只独眼里看到了泪光。

谢揽何曾见过他一贯运筹帷幄的二叔这般模样,一时心乱如麻。

态度也不再如之前强硬:“可是我今天将冯夫人……将二婶得罪了。”

“无妨的。”冯孝安见他开始考虑,松了口气,“流言之下,你不来提亲,她也会再找你。”

“我怎么提亲?”谢揽在京城一无所有,银钱就几个铜板,他的苗刀倒是很贵重。

但总不能拿苗刀当聘礼吧?

再说这家传苗刀若是送出去,他爹不得扒了他的皮?

冯孝安:“无妨的,你二婶最不缺的就是钱,你带着人搬进来就行。”

“搬来冯家住?”谢揽心道也好,这样与二叔近,方便照顾他,也方便趁他醉酒问些秘密出来。

等等,谢揽倏地想到:“那我这样和入赘有什么分别?”

冯孝安说:“你京城内没有居所,搬进冯家住罢了,又没让你改姓,哪里是入赘?再说了,北地一贯都是谁家富裕去谁家,哪有娘家婆家的分别。”

谢揽涨红了脸:“中原的规矩是您教我的,您说,京城人眼中会不会认为我是入赘!”

冯孝安问:“好,就算被人误会为入赘,你原本是谁?”

谢揽道:“北地十八寨少寨主。”

“京城人眼里你是谁?”

“我义兄,蜀中才子谢举人。”

冯孝安问:“那他蜀中谢揽入赘,与你北地谢揽何干?”

谢揽:“……”

一时间竟不知该怎样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