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3/4页)

只不过,这样一算,花费的钱就不少了。

王樱合上手上的白纸,在穿越之后头一遭感叹道:“赚钱真的好难啊。”

以前瞧着徐霜和她的存款还很够看,但三算两算,竟然有些捉襟见肘了。

两人之前卖山参赚了六百五十块,家里原有的存款有个三百多,再加上王樱收药材,徐霜的工资和外快,两人的存款之前最高时候是到过一千多。

但同样的,他俩今年的支出也不少。

缝纫机和收音机虽然不要票,但价格也是不低的,缝纫机一百六,收音机一百二,匣子三十五,给徐明寄过几次东西,也花了快一百。还有他们一家子在吃穿上都不怎么省,吃的靠着山,但额外也花了不少。之前的牛奶,还买过几次肉,包括王樱去镇上饭店吃饭。

穿的更是,王樱之前就没几件像样的衣裳,今年的衣服都是现做的。徐老太有了缝纫机,王樱更是买布料时候都是一家三口都买,叫徐老太看着做。反正陈东那儿总是有布票,王樱一般拿了票就买布料。家里除开做的衣服,还额外做了两床被单床单。

这么一算,两个人现在的存款是六百多,再加上城里闹缺粮,最近两个月外快的收入也砍了。

王樱怎么算都觉得紧张。

“全用青砖盖,刨去中间院墙的砖块,还得再买个三百多。”

青砖贵,这也是为什么满大队看着都没几家是青砖房的原因。正常情况下,如果是知青所那种土做的胚子盖房,那花费大概也就是两百左右。大头甚至都不在盖房子上,而是房梁和家什。但是用青砖盖,光是盖起来就至少三百,还不包括家具。

“屋子里的家具多数不能要,还得买玻璃,打家具,至少要花大几十。”

王樱打算在原来的地基上起一间房,她跟徐霜就俩人,起两间没必要,起个一间,面积大一点。她可以打个小药柜,放点药材,徐霜放点干货之类的。省的地窖太满,每次都得上上下下的太麻烦。

这些都除去之后,王樱还念着之前她就想要的浴室。浴室倒是不费什么砖,但得再买个大浴桶,再买两个缸。浴桶不便宜,也要几十块。

徐霜还插话:“我想在家里打个井。”

大队上吃水太麻烦,总是得挑水,现在每天早上都是徐霜起个大早去打水,早上挑三次把家里的缸给挑满。

王樱:“那是要的。”

家里没井很不方便。

打井的价格也贵,请人来要大几十。

这么一算,六百块存款,七七八八的就不剩多少。剩下来的钱还要再准备冬天囤东西。

王樱唉声叹气:“还说进城我买工作呢,买工作的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凑了。”

徐霜有些迟疑:“要不然,今年冬天我就住饭店?”

今年实在是天候不好,家里粮食歉收,三个月前后他的外快都是断的,冬天还要三个月没工资……

徐霜也有些犹豫了。

王樱:“别想啦,你就是愿意在饭店干活,你那领导也不会同意的。你信不信,到时候他肯定威逼利诱的让你回来过冬。”

去年谢跃进尝到了甜头,今年怎么可能会罢手。徐霜乖乖的回来还好,真说了,又指不定要被这俩人怎么拉下水呢。

徐霜也叹了口气。

他也是头一遭为钱烦恼。

可是不翻隔壁房子也不行,老房子不管不住人,三五年就要塌。再说了,现在是大队把房子给了王樱,王樱要是不管就留在那儿,等过几年,王永顺和王耀宗蹲完了回来,再胡搅蛮缠算什么?

还不如赶紧把房子翻了,到时候合在自家院子,省的后续再扯皮。

钱是缺的,但事也是要干的。

王樱先拍了板:“先花了,以后再说。”

大不了过些天她在山上的药田里翻一下,合适的都给弄去卖掉,还有那个鱼塘,只要不被人发现,年前他们还可以再卖一波。

于是接下来,王樱就显得忙碌了许多。

先是打井,找了打井人来,在院子里试了好几个地方,最后挑到了一处水眼,顺利的给打好了井,晾晒了十几天,井就能用了。

接着就是买砖头,挑了中秋前几天起房子。

直接把隔壁起了一间大屋,周围的院墙连在一起,院门也封了,只留了王樱这边的一道门。

还在院子一角起了一间浴室,跟木匠定了一个大大的浴桶。

一切都安排完,已经是到了中秋节。

中秋节,王樱前世的印象就是吃大螃蟹,喝黄酒,再来一个云腿月饼。赏月是不可能赏月的,城市光污染那么严重,想看到一轮明月,万古旷野的画面,就只能是忍着中秋节调休去一趟大草原或者找个高山。

但是换了一个地方,王樱就不觉得了。

以后的人们总是抱怨节日氛围淡,一定的原因也是因为后来的物质条件是极为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