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2/3页)

王樱和徐霜陪着徐老太往外走,王樱早上又给徐老太把了一次脉,徐老太昨晚上被惊醒之后也在外面挨了几下冰雹,王樱也怕老人出事。

三个人一路往回走,准备先把徐老太送回去睡觉,昨晚上折腾的一通,大队上就没几个睡好的。

徐老太攥着王樱的手,沉吟良久才出声。

“樱丫头,你说我接几个知青住成不?”

王樱有些不理解,她就没把这次知青的事情放在自家身上考虑。

诚然她跟徐霜算是大队上生活水平比较好的人家了,但是一个是她不可能让知青住进自己家里,家里有个外人,怎么想怎么别扭好吗?二个也是她跟徐霜的口粮并不富裕。

而且别看他们俩一天到晚上山弄点鲜货,但粮食还是缺的,她不下地,挣的就是钱和那点照看程淑芬两人的工分,徐霜拿的是工资和粮票。虽说不是全指着分粮过日子,但是那点粮票换的粮食大多也是粗粮,随心所欲吃细粮还做不到呢。

徐老太赶紧解释:“你放心,不叫你跟徐霜出粮食,我去年分的粮食还够,足够分给两个胃口小的知青的。”

“我就是想着,这次也多少算是个出头的事。咱家的成分你晓得,一团烂账,现在虽说徐霜跟你结了婚,没什么问题了。但是我还是觉得,咱最好是积极点,省的大队上有人有意见……”

徐老太既不是瞎积极,也不是圣母病,她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现在大队上还有九个知青没着落,少不了拉壮丁找人家。自家当然可以不抻头,但是万一最后轮到的人家多想点,就会觉得你徐家日子最好,凭啥不分知青。

经过徐明那一遭,徐老太现在是更谨慎了。

她就怕别人攀扯不上王樱和徐霜,再来攀扯自己。人啊,大家日子都好过时候自然可以和和气气,但是日子不好过时候,少不了就得眼红生气。

徐老太想的很好:“我主动出面接两个知青,就跟我住一块。就是这吃的上面……”

徐老太最为难的就在这里,她家的伙食一向不错,王樱不会做饭,平时都是早晚饭徐霜给她做,中午饭王樱就来她这边吃。

徐老太也不可惜东西,中午那顿就是变着花样的来。

但这些要是给知青一样吃,她扛不住这个消耗不说,还容易扎眼。

试想一下,知青们凑在一起,你说你吃的土豆蛋子,她说吃的是馒头兔子肉。那不坏菜了吗?

王樱顺着徐老太的思路想了想,也很理解。

这种事情的确是很为难,谁都不愿意接知青,不说吃喝,光是来个陌生人住在家里也是各种磨合吧。万一再摊上一个不醒事的知青,后续更是一堆的麻烦。

但徐老太说的没错,徐家现在这样,不抻头不合适。都知道徐霜工作没丢,他们两个日子过的好,这时候不吃点亏,别人难免要眼热说酸话。

王樱跟徐霜对视一眼,她当即就下了决定:“那就这样,娘你过来跟我们住一起。”

徐老太懵了:“我咋过去跟你们住一起,我不去!”

她本意就是自己把这事担起来,不是想着去麻烦儿子儿媳妇的。

再说了,徐霜住过去是因为入赘了,她住过去算啥啊!

“再说了咱家里不留人咋行?”

她家的老房子保存的也好,住进去的人再把房子霍霍了咋办。

王樱:“这您就别多想了,咱们挑两个省事的住进去,您常住的那间给锁上,就给他们留个一间房,灶房里东西也都搬过来,粮食咱们出了,让他们自己做,这样也好算多少。反正粮食又不是不给了,咱们就照常按照其他知青的标准准备,回头秋粮下来这部分就补上了。”

王樱细想觉得这样也没亏多少,不住在一个屋檐下,省的磨合生气,也不掺和他们知青内部问题。粮食也就是按照正常给,别人多少自家就给多少,谁也不用存着心来她家吃大户。

王樱拍板:“就这样说定了,您来这边住,正好两间房,给您收拾出来一间,咱俩白天还能做个伴。”

徐霜虽然觉得麻烦,但也晓得老娘和媳妇商量的不错。而且他觉得,就算自家不抻头,田有福也得来动员他。

没办法啊,大队上都是紧巴巴的人家,日子好过的没几个。也就王樱和徐霜这样的小夫妻,家里还没个孩子,负担小,挣的多。口粮松动些。

田有福也算是被逼的没办法了,徐霜早起听人念叨,说他家的亲戚半夜来了一次,是隔壁大队的,说是房子塌了,紧赶着把小孩送过来让帮着照看,家里人还要回去扒拉破房子搬家当。

可见这次的冰雹应该强度不小,受灾的地方不止他们大队。公社就算是拨粮,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与其等着田有福来动员他,不如像徐老太说的,自己出面去提议,还能挑两个省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