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2/8页)

“对了。”他转头,“郁之人呢。”

庞雄信低声道:“三公子说要给那姓慕的沐浴更衣,叫他能体面的受刑。”

宋郁之满意:“到底是我儿,既有胆魄,又宅心仁厚。”随即又忧心道,“茂之就这点不好,做事太凶,分毫不给人留面子,一天到晚得罪人,唉……”

说话间,他二人与几名广天门弟子迈进了正元殿。

周致臻低着头缓步向前走去,却被后头的蔡家三口叫住了。

宁小枫见他眉心紧锁,神色憔悴,素来保养得宜的俊雅面庞仿佛数日之间老了许多,不由得歉意道,“周大哥,平殊姐姐的事你别往心里去。在她心中,您不是没有分量的。”

“我知道。”周致臻苦笑。

蔡昭也低声道:“周伯父,姑姑常对我说起小时候在佩琼山庄的岁月,说起您手把手的教她习武练字……她每个字,每个招式,都记得。”

顺着女孩的话,周致臻思绪怅然。

——有些事,事后想来才分外伤怀。

那日少年刚从外祖父家赴宴回来,父亲领着一个瘦弱矮小的女孩到他面前,说这是他的未婚妻。她已父母双亡,唯有幼弟一个,老庄主要儿子好好照料小姐弟俩。

少年郑重答应了。

少女虽然身世孤楚,但从无半分自苦之意,反而洒脱磊落,乐观开朗——她会暗中周济生活艰难的旁支子弟,不着痕迹的指点后进弟子的修行,不论人家武艺高低她都一视同仁,坚持正直为人才是立身之本。

除了庄主夫人对这未来儿媳不甚满意,周氏子弟大多喜欢她。

彼时的少年,说不上对少女多么深情厚谊,只觉得她与闵家表妹一样,是妹妹,是亲人,是他的责任,他要尽心照拂。

他不是不知道未婚妻对自己母亲与表妹微有芥蒂,但他觉得都是细枝末节的小事,作为晚辈与未来表嫂,未婚妻心胸开阔些,忍忍就过去了。

当未婚妻偷偷离开佩琼山庄,在外面的天地中崭露头角振翅高飞时,他还觉得暂时分别也是好事,免得亲戚关系越闹越僵。

再后来,未婚妻找他谈退婚事宜,他以为是小姑娘闹脾气,微笑着安抚过去了。

但是一次两次三四次,被许多次提及退婚之事后,他察觉到了异样。他猜,未婚妻可能在外头遇到什么人了。

他什么都没问,他觉得未婚妻自幼懂事识大体,就算一时糊涂,以后也会慢慢回转的。

谁知,他没等到那一天。

当未婚妻躺在床上,气若游丝的哀求他娶妻生子时,他知道,自己很早以前就已经失去她了。为了不叫命悬一线的未婚妻继续负疚,这次,他听从了她的话。

时隔多年,周致臻以为自己已逐渐忘却了当初的哀恸。不曾想,当年的秘密这样猝不及防的被揭穿在他面前。

那张大红烫金的婚书犹如一滩浓烈的鲜血,刺目惊心的泼洒开来,那支珠花玉簪更如一柄利剑,冷漠无情的将他刺了个透心凉。

他记起来,当年曾隔窗见过未婚妻在灯下独自把玩着那支缠有珠花的玉簪,当时她脸上是喜不自胜的神情,目光缠绵婉转,情意深挚。

如今他才知道,自己不像表面上那么宽宏大度,毫无介怀。他深刻嫉妒着那个未曾谋面的慕正扬,恨不能活活撕碎他。

原来,他一直都喜欢着未婚妻,不是妹妹,不是责任,是男女之间的喜欢。不然不会几次回绝未婚妻的退婚请求,不会从头到尾装作不知道未婚妻身上的变化。

他早就喜欢了,只是自己也不知道。

等知道时,却已太晚了。

蔡家三口还在温言劝慰,周致臻摇摇头,什么都没说,然后迈步进入了正元殿。

戚云柯与李文训早早抵达正元殿,正在说话。

李文训道:“掌门放心,观内一切如常。据各处巡守的弟子回报,除了丁卓夜里在庭院中练了会儿剑,樊兴家半夜溜了趟外厨房,并无任何人走动。”

戚云柯苦笑:“等今日事毕,放兴家去镇上好好吃一顿。他出身富庶,父母疼爱,何曾清汤寡水这么多日子。不过这太初观的内厨房都手艺平平了,外厨房又能强到哪里去,唉。”

李文训想了想,“对了,还有凌波和戴风驰躲在假山后说话。他们倒不是半夜出来的,是从晚饭后一直啰嗦到深夜。”

戚云柯:??!

李文训:“掌门是不是奇怪他们哪来那么多话要说,据经过的几名弟子回报,他们戌时初刻讲的是昭昭的坏话,还胡乱猜测昭昭与慕清晏的关系,言语有些不大干净,回头得好好训导——他们东拉西扯直到戌时三刻。”

戚云柯:?!!

李文训继续:“接着他们开始讲郁之的坏话,贬低郁之的武艺为人还有才干,结论是戴风驰比宋郁之强多了。从亥时末开始,他们议论起了慕清晏的下场,说等慕清晏关押到万水千山崖后,要如何如何羞辱收拾他,两人说的好不开心,一直哈哈哈哈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