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3/4页)

南音被从小门带入,侍女特意引她到一扇隔间中,奉上茶点,“娘子想看书、练字、作画或是其他都行,不必太拘谨,外面听不到动静。”

但从隔间内特意开的小口中,却能清清楚楚看到御书房内。

这毫无疑问是绥帝的吩咐。

说完话儿,侍女恭恭敬敬地退守帘边,随时备她传唤。

南音听了一路,这时候也没什么避嫌之说,索性就坐在桌边拿了本书心不在焉看着,实则更多在旁听隔壁。

六部商议出了彼此勉强满意的法子,此时派了代表呈禀,绥帝听罢,“虽非战,但外患犹存,西突厥、吐蕃等异族未定,外有高句丽、大食等国尚未臣服,军需不可少。兵部再添两百万贯,从朕私库出。”

兵部尚书倍感动容,陛下到底亲自领过兵,知道他们的难处,不是只有战时才要用银子的。

陛下登基后兵部职权大增,规定各地军饷不再走当地赋税,而是统一由朝廷下拨,且需走户部和兵部两道流程。这道规定添了许多麻烦,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稍微压制了部分当地士族的势力。

先帝时期,若无战事,军营的人有半年都会在家中帮忙务农,到了陛下这儿,规定除却秋收的那两月,其余时候都不得停止训练。

户部尚书听罢,与同僚眼神交流一番,而后咬牙道:“何须陛下亲自出,这笔银子,户部还是付得起的!”

语罢,除却工部,剩下三部的人都纷纷出声,表示大力支持兵部,可稍作让步。

隔了道门,他们的话语并非字字可闻,但每到绥帝开口,他的声音低沉有力,令人听得十分清晰。

南音总觉得,这该是先生早想好的方法,故意等吵出了结果才来说,为的就是要他们主动让利。不然一开始就偏袒兵部,定更要吵翻天。

她不知自己琢磨得准不准,待那边儿消停了,大臣们各自离去,见了绥帝便忍不住开口道出这些推测。

清清冷冷的目光投来,南音微赧,“我说错了吗?”

“不,大半已中。”绥帝给予她肯定,还微微笑了下,“他们也能想到。”

想到又如何,这银子,他们必须得让。

他走到南音身侧,宽袖垂落书案,在满桌堆叠的奏疏中翻出一张纸来,递给南音。

这是他的字,正上方书写三个大字:禁婚诏。

诏书中,规定以博陵崔氏为首的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诫勉其识嫁娶之序,务合典礼。且其中有道极为苛刻的政令,凡这七姓十家,嫡出子女,均不得自行嫁娶。

绥帝道:“归京后,我有意颁禁婚诏,遇诸多阻拦。”

连中书令郑尽也觉得他这禁婚诏内容不妥,不赞成下诏。

南音逐字阅过,亦是瞠目,“先生,这确实……太过霸道了。”

意思是天子不点头,他们还别想婚嫁了?天底下从没听过这样的命令,听上去有些荒谬。

若不是绥帝亲自和她说,南音都想不到这是他的主意。

转而一想,先生许是因扬州刺史夫人一事而生出此意。

“你也觉得不妥?”

绥帝微微皱眉,是认真在问南音意见。

“不看其他,就论今日庆州伯公子一事罢。”南音轻轻道,“我深居闺中,都知道哪些氏族的女郎备受推崇。崔七娘子只是多说了几句话,便能令朱公子欣喜若狂,宁愿再次解除婚约,背负骂名,也不想错过机会,足可见七姓名望之重,深入人心。”

何况,崔家如今还有位太后。

“先生颁下禁婚诏,却不可能随之定刑罚。若是他们私下成婚,难道还能因此事大惩吗?”南音顿了下,“反倒是助长了他们名声。”

连天子都要忌惮的望族,寻常百姓一看,不更生敬畏吗?

绥帝沉默,确有这个可能,但七姓借婚姻之便壮大势力,需得扼制。

王氏一事上,他只借此小惩大诫,范阳那边才给卢氏换了一支主人,近期他都不便再大动。

何况大婚在即,他不欲在此时和他们作太多博弈。

南音观之,愈发放轻声音,“先生……为何不多等一等?”

她道:“凭借科举,先生可光明正大提拔寒门和平民百姓,假以时日,这些人成为先生左膀右臂,定能和世家抗衡。此消彼长,世家自然能弱下去。”

经由绥帝亲自教导,和数月来的耳濡目染,说起这些,南音亦能侃侃而谈。

“所需时日太长。”绥帝落座,将禁婚诏摆在一旁,“我想快些。”

他其实不是缺乏耐心的人,但不知为何在这事上,总会显得格外激进强势。

两个月前,卢家的事没有引起太大震荡,还是因了一些运气。南音不明白绥帝已占上风,为何不能缓缓再进行下一步。

她偏首凝望他侧脸,忽然大着胆子,抬手抚平他的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