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少年志在,国粹不死(19)(第4/5页)

“还有一个半小时。”

见风红缨抱着剧本在那默戏,副导演犹豫了下。

“风小姐,我记得您之前在剧拍过戏吧?”

风红缨:“演过几个小角色,怎么了?”

副导演:“嗐,咱们这个虽然是故宫博物院导得节目,但拍摄进度是交给我们剧组的,这一期要拍半个月……我的意思是,您不用辛苦的将整个戏词都背下来,记一两句就可以了。”

“毕竟都是新词,真记不住也没事,到时候我们工作人员会举提词牌。”

风红缨摊着剧本,微微一笑:“谢谢导演,不过我习惯了上场前将词都记住,这样比较方便我去揣摩我要扮演的人物特点。”

副导演为之竖起大拇指哥。

故宫那边将戏曲人员名单发给他的时候,他还一度担心呢。

唱腔和扮相上,他觉得风红缨没毛病,但毕竟是拍情景剧,这跟拍电视剧差不多,一想到风红缨几年前在几部电视剧中的表现他就头疼。

演技太差了,眼神和台词功底相当垃圾。

为此,节目组特意请了表演老师。

副导演瞥了眼坐在那认真背词的风红缨,他怎么觉得表演老师白请了?

这样一个敬业的戏曲演员,经过这几年的沉淀,表演上应该有所长进吧。

正考虑着让表演老师去别的帐篷呢,帘子被人从外边拉开。

跑进来的工作人员满头大汗。

“副导演,您赶紧过去劝劝,有个嘉宾不太配合。”

副导演:“怎么个不配合法?”

“男嘉宾不乐意剃头……”

风红缨倏而看过来。

剃头?

剧本不是古今结合吗?她演古,一身戏服,铜钱头,金钗银环满摇摇。

另一半的现代要剃头,难道扮演和尚?

不是吧……

副导演出去解决问题去了,坐在风红缨对面的表演老师觉得自己好多余。

面前这个女孩和导演组交代的好像不是同一个人。

女孩对剧本戏曲人物的剖析非常到位……

表演老师正准备‘灰溜溜’离开时,见风红缨纳闷剃头的事,忍不住解惑。

“这一期宝藏拍摄定的是戏曲的古今碰撞,有两个嘉宾和你互动,一个现代的,一个古代的,你懂得,京剧集大成于清朝乾隆年间,那时候的男子——”

风红缨大悟。

啊,阿哥头呀。

-

“说了不剃就不剃,导演,不是我家艺人不配合,他女友粉太多,你这一下将他的头发都推了,太丑了……”

节目组的帐篷搭建在故宫里,风红缨在北京呆了这么些年还从未来故宫参观过,拿着剧本,风红缨沿弯绕的游廊边看边默戏词。

宫墙另一边不时传来吵闹声。

总导演气的脑袋瓜嗡嗡叫。

“不剃怎么行?咱们节目不是一般的节目,求真!求真知道吗?为了拍这档国粹宝藏主题,人家戏曲剧团关了半个月的卖座,专门遴选出优秀的年轻戏曲演员来配合节目组,你们倒好,剃个头发话还这么多……”

“不是不剃——”

“别说什么女友粉,你家艺人是网上投票投出来的戏曲明星宣传官,京剧发源时间是在清朝,剃阿哥头是很正常的事,你家艺人要是接受不了,可以,合约报废。”

“这……这怎么行,导演,你这话太狠了吧,如果粉丝在这期节目中没看到我家艺人,粉丝们会伤心的……”

“我不管,想演就必须剃头,不剃咱们就终止合约。”

风红缨蹲在外边听吵架太累,想着进帐篷吹吹凉风。

才进去,导演就注意到了风红缨。

里边人不少,导演将风红缨喊到中间。

“这位就是这期国粹宝藏的展示者风红缨风小姐,你瞧瞧她的发型——”

屋里十几双眼睛齐刷刷落到风红缨的铜钱头上。

导演是个京剧迷,故宫博物院将这期节目交给他是经过深思熟路的。

指着紧贴着风红缨头皮的一圈铜钱头,导演一字一句地说。

“让你家艺人剃个阿哥头就委屈的跟什么似的,你看看人家唱戏的小姑娘,这些篦子黏糊糊的,人家一贴就要贴一整天,还要化水彩浓妆——”

经纪人强词夺理:“唱戏的人不都这样吗?化浓妆是她们的标配……”

导演:“你家艺人不是演员吗?演员难道就没有服从导演安排的标配?”

经纪人:“……”

风红缨看向坐在那的艺人。

五官精致,个子高高的,半长的头发酷酷的垂着,总之光坐在那就能迷倒一众少女。

艺人有些坐立不安。

主要是面前这个青衣打扮的女子看他的眼神太过直白了,不是粉丝们表露出来的那种喜欢,有点像观察一种艺术品。

“怎、怎么了?”

风红缨收回目光,淡笑:“其实剃了也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