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暴君与帝师 22 不欺负你。老师疼……(第3/5页)

楚云声隐忍,为的便是此刻。

他一抬手,将一个圆滚滚的包袱扔到大周使臣怀里。

包袱边角松开,露出一双死不瞑目的眼。

正是大周二皇子!

使臣惊怒大骇,肝胆俱裂。

这一年酷夏,大周与大晋再次开战。

虚伪的盟约签订不足半年,就被一朝撕毁。

消息传遍两国,令两国百姓皆是震惊。

而更难以置信的是,主动撕毁这这一纸合约并非兵强马壮的大周,而是明明曾打了几次胜仗却于和谈中软弱不堪的大晋。

和谈之后,大周欺大晋无能,勾结大晋世家,毒害大晋摄政王楚云声,兵压北地十二城,大周二皇子更是于遭遇战中一箭射伤楚云声。

后楚云声俘虏二皇子,斩二皇子于晋营,撕毁盟约,令大周使臣抱头颅归周,实乃嚣张至极,直接挑衅。

大周忍无可忍,大军出征。

兵强善战,铁骑无情,大周军队攻入大晋边境,本以为是攻城略地,一往无前,却不想连峪胜关都未曾越过。

只是半年,便已今非昔比。

峪胜关上火炮凶猛,半步迫近不得。晋军斥候人手一个千里镜,轻而易举便观陷阱布防。又有小股兵力埋伏各处险地,人不多,却战力强横,令行禁止,如一把把尖刀,刺入周军肺腑。

北地十二城更有无数平素训练的屯田小兵,按序集结,巡守村镇,时不时便与晋军轻骑配合,打上一场神出鬼没的闪电战。

明明都说大晋摄政王可堪为将,却是不功不过的庸才。而除摄政王外,大晋再无一将可用。但若真是如此,这炮火连天,这诡异难缠的打法,这奇异难辨的行军之道,又是从何而来?

开战五个月,大周四十万精兵削去十万,信心受损,士气稍靡。

而与此相对,大晋的峪胜关与北地十二城内,刚刚恢复些人气的关隘与城池擂响战鼓,竖起战旗,紧闭多日的城门大开,晋军一改往日诡秘,浩浩荡荡,全军出击。

这场轰轰烈烈的晋周之战,从烈帝十一年的盛夏打到了烈帝十三年的严冬,可谓旷日持久。

大周在最初的信心受挫之后,立刻重新审视了大晋的兵力,不再轻敌。

而大晋虽有火炮与各类兵器铠甲改良,但到底时间不长,战力不足,除却最初的奇兵得胜,很快就被调整好状态的周军拉入了胶着的拉锯战,彼此你来我往,互为磨刀之石。

在长达三年的磨砺中,峪胜关已成边境第一雄关,牢不可破。北地十二城也已成为十二道关隘,横亘边陲。城中百姓以战养家,身强体壮,大多志存家国,投身行伍。也有许多老幼院与伤残所林立,不教战争之苦蔓延。

这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却也足以令一个朝堂焕然一新,令一个国家磨出些脊梁。

烈帝十三年的最后一战,楚云声带兵奇袭大周边城,半月之内攻破大周三大防线,剑指大周洛都。

大周割地赔款,送勾结世家的主谋八皇子与慕清嘉入晋,求再拟盟约。

北风卷地的冬阳之下,楚云声斩大周八皇子徐宇轩、慕清嘉于峪胜关。立场不同,楚云声绝不会心慈手软。

兵戈暂止。

漫长的战争与隐患忧虑,直到慕清嘉亡于剑下的一刻,才彻底从楚云声心头消散。

北寒锋与慕清嘉皆亡,这个世界的两位主角败得委实太过容易。但有得有失,这主角光环得来轻易,但过往世界中的情场得意却来得太迟。

出征三年,楚云声日日夜夜待在峪胜关,只收到了小皇帝一封书信,谈的还是有关粮饷的正事。

那时两国开战不久,朝中有人琢磨陆凤楼的心思,不知是何居心地提出斩断粮草,借周军之手杀楚云声的毒计。

众臣皆以为陆凤楼登基,必不会容忍大逆不道的摄政王,于是或是不走脑子,或是已被收买,竟都纷纷附议。

陆凤楼却似笑非笑,垂眼看了看自己的手掌,叹道:“朕不过几月未杀人,就有人觉得朕的刀钝了。”

说罢,朝堂又换几名新人。

书信之中,陆凤楼将此事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但京中暗桩传来的情报却甚是详细,简直将那股喜怒无常、冷酷无状的气质描绘得如在眼前。

自此后,再无人在陆凤楼面前提起有碍家国大计之说。

一晃三年,边关战事平定,不论京城欢迎与否,楚云声也到了该回去的时候。

这个想法定下,楚云声便着手安排边关的诸多事宜。

但一切尚未安排妥当,一封加急密信便送到了他手中。

“陛下病危?”

楚云声盯着眼前的传信禁卫。

凛冬之中,北地滴水成冰,禁卫却于这目光压迫之下冒出层层冷汗,垂首回道:“回王爷,陛下入冬便感了风寒,久难痊愈,日益严重,日前已是卧床难起,暂停了早朝。陛下恐京师有变,特派属下赴边,请摄政王回京主持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