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5章 振兴蜀中(第2/2页)

可悲的是不是他们贪恋权利占着位置,而是没有合适的年轻人顶上来啊。

站在文安之的角度,确实会生出一股后继无人的悲哀感。

朱由榔能够理解。

虽然朱由榔本身对于科举抱有一定的成见,但也不得不承认科举是这个时代聚集文人最有效手段。

文教改革的事情可以放一放,眼下还是应该既有模式去推进。

等到伐清成功天下已定再去动大刀子也不迟。

“昔日大明科举分南北榜,陛下不妨也分出一个滇榜、川榜来。两榜相互独立,这样川榜考生更容易考中。也可以吸引读书人来到四川。”

文安之这条建议可谓精妙。

虽说眼下云南的读书人也不算多,但比四川还是要好的多。

给四川独立名额可以吸引云南的读书人来四川参加考试,把人才留下来。

如今朱由榔已经彻底适应了皇帝的角色。他发现治国理政真的不能只靠一股热血。

许多事情必须换一个角度考虑。

比如改革盐制,朱由榔就需要站在商贾的角度考虑问题,制定既符合朝廷又符合商贾利益的政策做到双赢。

又比如重启四川科举,朱由榔也得考虑读书人的心态。

做皇帝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