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23(第3/4页)

于意欢那边轻松了,作为导演作为她的父亲,于安这边的压力只会与日俱增。

剧组的工作人员能包容于意欢,可别的演员却不能,大家很快便按捺不住相继过来劝导于安恢复正常拍摄。

“于导,欢欢病情怎么样了?医生怎么说,她短时间内能调整好吗?我下个月还有个综艺得衔接上呢。”

“于导,我知道让欢欢参演这部电影是您送她的生日礼物,但那也要电影顺利制作上映,才算得上真正的礼物对吧?如果欢欢的状态实在很差,我们要尝试联合编剧主演一起调整下剧本吗?”

“我就直说了于导,再这样继续耗下去真不成,不然就给欢欢安排个替演吧,反正也没剩下多少戏份了。”

……

一个个的说是为于意欢考虑,事实上都希望适当删减她的戏份,以达到如期顺利杀青的目的。

道理于安其实都明白,他心里也清楚这样耗下去根本不是办法,迟早欢欢会是“被解决的那一方”,可他就是于心不忍。

于安并不知道于意欢是装病。

在他的立场上,那是他疼爱了十七年的宝贝女儿。她曾天真快乐根本不必为任何事情发愁,而今,生活遭遇巨变,突然就被告知自己并非父母亲生的。从此,独属于她的父爱母爱皆要分割。

大度地让倪苏也加入这部电影,可对方的演技天赋却远超自己,而一贯对她严厉的母亲欣喜若狂,曾对她有多失望如今就对倪苏有多热情。

这个女儿从小都被保护得太好了,她从未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挫折,陡遭变故被抑郁症侵袭再正常不过。

可是,偏执的妻子现在眼里只有倪苏,哪怕是过来探望生病的她,居然也只劝她坚强,不要因此耽误和浪费全剧组的心血。

结果只能是女儿的状态变得更差。

在于安看来,欢欢现在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了。

倘若他真一点私情也不讲,根本不给女儿调整的机会,迅速地修改剧本砍掉她的戏份,那欢欢将会怎样想?她本来就身患抑郁,只会觉得自己变成了负累,连最疼爱她的父亲也要舍弃自己了。

于安自幼溺爱女儿,又怎舍得这样对她。

他始终还是想要为她留下一线生机。

然而,事情还是往他最不想看见的方向发展了。

副导演、编剧、主演配角们……主创团队的人一个接一个的找到他,委婉地提醒他:要让电影成为值得期待的礼物,且不论最后成品质量如何,但首先它得被完成。

没有完成的电影作品就什么都不是,而他为女儿的坚持也就未必有意义。

这只是煎熬的开始。

因为于安并非这部电影的投资人,剧组拍摄进程在非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停滞,制片们为了投资资金不被浪费当然也会来催他利落做决定。

但其实,那些所有外界的压力都不是令于安最煎熬的东西。

最令他感到压力的人,是倪苏。

电影要磨镜头磨剪辑,导演直接带着全组封闭拍上大半年一年的都有,只要最后出的是精品有票房或者有奖项,那么届时中途的一切挫折意外都会是锦上添花的故事。

于意欢的抑郁症只要能扛过去,将是她的阅历,是她事业画卷中浪漫的故事。

可冒险等待对倪苏来说太不公平。

她分明通过了试镜,却顶着恶意截胡的骂名出道,背负了非议才得到关注出道。以她的演技,电影若能正常上映,那她的反转翻身几乎是板上钉钉。若电影质量合格,她甚至有很大几率获得新人奖,甚至提名女配。

一切按部就班,她本可以打个漂亮翻身仗,与被顶替的文颖在圈内齐名根本不是问题。

倪苏有天赋有灵气,她本可以拥有顺利的星途。

但若是电影一拖再拖,制作周期无限拉长,倪苏便可能错过最佳发展时间。他和倪梦固然能给她再介绍资源,可未必还能有和路乘风这样的三金影帝搭戏的机会。

于安才刚承诺了要帮助她,转瞬,却又在为了欢欢伤害她。

这非他本意,他懂得倪苏也不容易,认为她也该拥有更好的生活了。

两个女儿于安都想照顾到,但他却根本想不出一个两全之法,只能每天都架在油锅之上继续思考。

而倪苏正是在于安无比愧疚和煎熬的时候,找过来的。

在此之前,她一直在等。

虽然于安近来对她关切不少,但倪苏非常清楚:以于安对于意欢的宠溺与偏爱,即便他会踌躇和愧疚,但他最终肯定还是会先选择于意欢。

或许唯一庆幸的是,如今于安对她多少也生出些稀薄的父爱,哪怕寥寥却也足够萌生些愧疚。

自从于意欢抑郁的消息传出,倪苏就一直在等。

她每一天都在观察于安。工作人员宽慰他,演员们找他长谈施压,他接到制片电话后的愁绪,以及他看向自己的煎熬与躲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