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第2/6页)

这效果叠加起来,生产效率提高了差不多十来倍。虽然一套生产线很贵,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划算的。

等田主任讲完,周围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余思雅笑着说:“现在就让田主任带领咱们大家用新机器生产一批火腿肠试试。”

她给林红旗使了使眼色。

林红旗立即带着工人先将机器清洗了一遍,然后将一定比例的猪肉和淀粉、添加剂、调料放置在田主任指的位置,开启了机器。

轰鸣的声音响起,机器缓缓动了起来,解冻的猪肉顺着机器进入各个加工环节,最后罐装成一条条涨鼓鼓的火腿肠经过高温蒸煮消毒,再出来就一根根的火腿肠了,等冷却干燥处理后,这批火腿肠就可以装箱出售了。

大家亲眼见证了火腿肠的生产过程,大呼神奇。

“这国外的机器就是好,一会儿就把火腿肠生产好了,太快了,而且整条生产线不需要太多的人。”旁观的人忍不住感慨。

其他人可能只是看热闹,但对机械厂的人来说,这套生产线远远超过他们厂子现有的技术水平。好几个技术员眼睛都看直了,舍不得挪眼。

向厂长更是感叹:“余总,我算是明白你为什么要花大价钱让田主任出国了。这外国人生产的机器就是比咱们的好啊!”

虽说他们也能将生产的步骤拆解开来,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环节,做出相应的小机器,一样能生产火腿肠,但这不一样的。

同样的机器,人家一小时生产的量能顶他们大半天的。而且中间不需要人工将材料搬运投放进其他机器,省却了好几个人工环节,不但节省了人力,而且减少了生产环节中原材料的浪费和污染。现在的生产线将材料丢进去,生产出来的就是火腿肠了,只要保证肉质干净,其他配料干净就行了。可要中间分成小环节加工,就避免不了手多次接触食材,更换容器等,相对来说还是大机器,程序化生产更卫生。

余思雅点头:“是啊,就是机器贵了点。接下来就看田主任什么时候能够仿造这个机器了,等你们将火腿肠生产线国产化,第一批先给我们厂。”

向厂长笑呵呵地说:“这是当然。以后学习、研发这款机器还少不得要到你们厂子里来学习参观呢,余总多帮帮忙啊!”

“这是自然。”余思雅回头,跟向厂长相视一笑。

说话的时间,火腿肠冷却了,林红旗带着人抱着一筐火腿肠过来,挨个每人一根:“请领导们尝尝我们的新品猪肉火腿肠,给咱们提提意见。”

这是第一批用进口的机器生产的猪肉火腿肠,非常有意义,在座的领导、职工们都剥开了火腿肠的外衣,放进嘴里咬了一口。

向厂长第一个说道:“这猪肉的火腿肠果然比鸭肉的好吃,味道鲜美有弹性,肉太嫩了!”

在这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火腿肠给人带来的味蕾冲击远超想象。

“好吃,比我老娘做的红烧肉都香!”一个老师傅吞下了嘴里的火腿肠,剩下的舍不得吃了,将塑料纸扯上去,重新包好火腿肠,准备带回去给家里人也尝尝。

跟他一样想法的人不少。物质的贫穷让大家对各种食物特别珍惜,在外面吃到点什么好吃的都会想着带回去给家里人尝鲜。

余思雅见到这一幕,轻轻冲林红旗招了招手,然后附在她耳朵边低语了两句。

林红旗马上带着工人将刚生产的火腿肠用纸包了起来,两根一包,上面用绳子捆着。

等大家走的时候,她端着包好的火腿肠笑盈盈地送客,每人一份:“这位同志辛苦了。咱们厂子里生产的第一批火腿肠请大家带回去尝个鲜,要是觉得好吃,等我们正式推出清河火腿肠,还请大家多多关照。”

她话说得好听,每个人都有一份,量也不大,价格不贵,拿了也没心理负担。见大部分人都拿了,哪怕有不好意思的也跟着将火腿肠接了过去。

等将客人都送走后,余思雅回到了厂子里,看了一下机器,对林红旗说:“你尽快将工人都招齐上岗,这边加工厂先安装这四台生产线。对面那边空的车间,再从省城机械厂买几十套机器回来,也生产火腿肠,争取下个月咱们的火腿肠就能出现在货架上!”

四台生产线的效率虽然高,但还是太少了。这机器具体怎么操作,有什么注意事项,还得等田主任过来再说。

次日,省报和省电视台都先后报道了清河鸭集团从日本引进了全新的火腿肠生产线,并准备生产含猪肉量达到85%的清河火腿肠。新闻还配了图片,漂亮的新机器和鲜红色的火腿肠,给人印象深刻。

这个新闻在省城引起了不小的议论声,清河鸭的鸭肉火腿肠大家都尝过了,这猪肉听说更好吃,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