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2/6页)

梅书记不跟她争论谁最辛苦这个问题,也全然忘了自己要说的第二件事,兴致勃勃地追问道:“小余同志,你这提议挺好的,只是搞什么厂子好呢?这些公社干部的脑子可没你的灵活。”

梅书记最发愁的就是这个,可不是人人都能像小余同志这样脑子好使,不然也不至于这么多年,他们辰山县就只出了一个清河鸭,甚至连全省也只有这么一个清河鸭。

余思雅提建议的时候就想到过这个问题了:“梅书记,这个什么都可以做啊,最主要的是刚开始步子不要迈得太大,这样船小好掉头,而且风险比较低,技术含量和门槛都不高。具体做什么,咱们也不可能手把手地教吧,你让各公社书记自己去考虑吧,前期即便走了弯路就当花钱买经验教训了。”

话是这样说,但赚钱不易,梅书记还是有点心疼,忍不住问道:“小余同志,你主意多,给提个建议呗。”

余思雅想了下,笑道:“梅书记,咱们清河鸭倒是有一门生意。我们饲料厂和食品加工厂的外包装塑料袋都是从省城的塑料厂子里购买的,如果咱们自己县里能做出同样的质量的袋子,价格也一样,那咱们肯定照顾自己人。至于其他的,但凡是跟咱们清河鸭有关的产业,只要质量和价格能跟我们在外面采购的一样,咱们清河鸭肯定支持本县产业的发展!不过要是质量不达标,或者价格太贵了,咱们肯定没法接受,毕竟咱们清河鸭也有一两千工人等着吃饭。”

梅书记忙笑道:“这是应该的,没道理有便宜更好用的不买,非得来买这贵的。就像你说的,咱们也不可能手把手地带着他们搞,还得他们自己想办法,回头我跟县里的领导开个会,商量商量,将你提的这个方案完善一下,宣布出去,让各公社放开了手脚好好干!干好了,他们自己给自己发奖励,县里一点意见都没有!”

余思雅笑盈盈地应是,没再多说其他的。她提这个建议,一来确实不希望各公社的钱就这么白白躺在账目上贬值或是被蛀虫侵吞了,二来也是希望清河鸭能跟各养殖场绑定得更深。他们承接了清河鸭的相关零散产业,那以后就跟清河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到时候不用她跟冯主席喊破嗓子,这些人都会自己积极起来。

就说饲料吧,他们现在不是特别信任,也没开始全部用饲料喂养。但如果饲料厂的发展跟他们塑料袋厂发展绑定在一块儿了呢?他们是不是得希望饲料厂多卖点饲料,这样就能多用点包装袋。到时候相关的公社都会自发地去推广饲料。他们扩大了规模,饲料厂也能跟着增产,大家都发展。

不过这点小心思没必要让梅书记知道。余思雅笑盈盈地错开了话题:“梅书记,你不是说找我有两件事吗?还有一件呢?”

梅书记脑子这才转回来:“哎呀,你看我,跟小余同志你聊得太起劲儿,将这件事都给忘了。是这样的,今天我打电话告诉了黎市长咱们清河鸭跟省铁路局达成合作的事。黎市长非常高兴,我就趁机又提了提猪饲料的事,黎市长说让咱们抽个时间去市里做汇报,你看你什么时候有空?”

余思雅听到这里,特别不好意思:“梅书记为了咱们厂子的事费心了,时间安排,我比较倾向于周六或者周一,梅书记你那边什么时候方便?咱们合计合计。”

梅书记暂时也说不好:“这样吧,你那边先将学习和工作安排好,饲料厂的资料也一并备齐。咱们就约下周六或者下下周一,下周四五的时候,我让胡秘书打电话联系你,将时间定下来,你看怎么样?”

“这当然好,谢谢梅书记,那我就先去做准备了,等你那边通知。”余思雅笑着一口应下了。

挂了电话后,余思雅想了想,给厂子里打了个电话过去找施立平。

饲料厂那边还没装电话,还得派人去叫他过来。余思雅觉得这太不方便了,等学校旁边的门市部建起来之后,门市部和饲料厂都得装个电话,贵点就贵一点,但联系方便,效率就是金钱。

等了一会儿,那边总算打过来了,余思雅接起就听到里面传来施立平气喘吁吁的声音:“余总,你找我?”

余思雅笑着说:“不着急,你先缓一缓,我就了解点情况,贺教授夫妻都挺好的吧?”

贺教授如今可是饲料厂的灵魂人物,施立平清晰地认识到,厂子里可以没有他,但不能没有贺教授。他忙说道:“挺好的,马主任特意找了一个手脚干净做饭好吃的大姐,每天一日三餐单独给贺教授夫妻做饭,本来洗衣服搞卫生也准备一并包了,但贺教授夫妻俩不乐意,说他们自己来就行。”

“嗯,尊重他们的意愿吧,这样就很好。贺夫人身体不是很好,又是高龄产妇,现在医院还没建起来,你们多照顾一点,要是有什么情况,赶紧送他们去县里的医院,一定不能拖,这段时间辛苦你了。”余思雅不放心地叮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