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4/6页)

国内目前的棉花供应远远不够,因为目前化纤工业不够发达,大家穿的衣服很多都是棉布纺织出来的,产量有限,所以票布都是限量供应,每个人每年的指标只够做一两身衣服的,才有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

高市长点头:“可不是,用鸭绒取代棉花做填充物确实能节约不少棉花……诶,小路,你身上穿的就是这店里的羽绒服吧?”

冷不丁被点名的路明惠立即笑道:“是啊,高市长你可真是眼尖。我身上的就是清河鸭羽绒服,这衣服穿着比大衣更暖和,重量却比大衣还轻,而且款式也好看,我非常喜欢,打算下个月发了工资就过来买一件回去替换着穿。”

“看来这衣服是真好,连咱们最时髦的小路都赞不绝口。”高市长笑呵呵地说。

接着他又问了丁舜厂子里的产能,还有目前的销售情况等等,丁舜都一一回答了。

高市长今天只能抽出一个小时,来了一会儿就要走了。

眼看半小时过去了,余思雅赶紧给丁舜使了一记眼色。

丁舜按照事先的计划,笑着说:“高市长,许秘书……咱们这羽绒服说得再好,没穿过的人总是不大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有疑问,鸭绒也能保暖?不如今天四位领导就亲自试验一下,给大家看看咱们的羽绒服到底好不好,你们看行不行?”

高市长几个人其实心里也确实存疑,犹豫了一下点头答应了。

丁舜马上让男售货员过来,带他们去试穿衣服。

几分钟后,四个干部都换上了羽绒服,高市长的是稳重款,黑色的羽绒服,布料光滑,比棉布看起来质感要好很多,许秘书的衣服是浅灰色,略显年轻一些,但又不失稳重,配上他的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一瞧就是个文化青年。

高市长抬了抬胳膊,感叹道:“别说,这衣服还真是暖和,而且穿在身上感觉特别轻松。”

余思雅笑着说:“现在天气还不够冷,等下雪的时候,咱们这衣服穿上的效果更明显。”

“我都希望早点下雪,体验一下你说的这效果了。”高市长笑呵呵地说。

夸赞了几句清河鸭羽绒服,高市长还要赶着去下一个单位,便进了试衣间换下了羽绒服出来跟余思雅他们告辞。

余思雅赶紧招手,售货员立即将四个袋子提了过来,余思雅挨个递上去:“高市长,这是咱们厂子里生产的第一批羽绒服。我们这个厂子是在你的关怀下建立起来的,这份薄薄的礼物象征着咱们羽绒服厂的心意,你可一定要收。”

袋子不是密封的,高市长一眼就看到了里面就是他刚才穿过的同款羽绒服,立即板着脸拒绝:“这怎么行?小余同志,身为干部,咱们要以身作则,不能随便收东西,你拿回去。”

哎,现在的领导真是太正直了。余思雅苦笑着说:“高市长,你别误会,就一件羽绒服,我们这绝对不是行贿。我们是想请高市长你帮个忙。你也看到了,咱们羽绒服是个新鲜的事物,很多人都不相信鸭绒填充的衣服能够保暖,所以导致咱们羽绒服门市部开业以来,进来参观的不少,但买的人不多。所以啊,我想请高市长穿一穿咱们的衣服,你穿上咱们的衣服,就是对怀疑我们衣服保不保暖这种质疑最好的回击。高市长,你就帮帮咱们吧!”

高市长想起自己一开始对清河鸭羽绒服保暖这个问题都心存疑惑,顿时明白了余思雅的苦心。他身为市长,穿着清河鸭羽绒服出席会议,走访企业事业单位,本身就是对清河鸭羽绒服的一种认可。

一个新事物要让人们愿意接受都得有个过程,尤其是清河鸭羽绒服还不便宜,价格都跟羊毛大衣不相上下了,买的人自然要掂量掂量。余思雅想利用他来做宣传,这主意确实不错。

高市长明白了其中的用意,脸色稍缓,但还是坚持:“衣服我可以拿,但钱得照付!”

听到这话,丁舜下意识地看余思雅,他们本来只是想走点人情顺势宣传宣传羽绒服,现在倒搞成让领导出钱买他们的东西了,高市长还好说,许秘书和其他两个干部会不会有意见?毕竟这衣服不便宜。

余思雅也很头痛,但高市长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钱不能不收。略一思考后,她立即笑道:“高市长,你……你这样我们多不好意思。这样吧,衣服咱们就按原材料价格计算,七折,我们不吃亏,你们也没占便宜。高市长,你别说了,我让领导帮我宣传,还赚你们的钱,这以后说出去我怎么做人啊?”

高市长也不是不通人情世故,他如果坚持原价,其他三个干部也得跟着多掏钱,别人心里未必乐意。算了,就如余思雅所说,回头多宣传,要是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清河鸭羽绒服,他们这个七折拿得也不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