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3/6页)

只是贴几张红纸而已,教育局的同志都没意见,于是这个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教育局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一旦定下来,就有毛笔写得很好的老同志主动表示要来誊写红榜上的名字,于是这个事就交给了他们。

余思雅则带着杜锋年去公安局报案。

她之所以不介入,一是不想太过出风头得罪人。正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这些能无视法纪,以个人之私扣留别人的录取通知书,铁定不是什么好人,能不正面跟他们对上就尽量不要。

此外,公安的处罚更重一些,抓起来就要进牢房。一旦进去,哪怕出来了,在村里的名声也别想好了,大伙都会很瞧不起坐过牢的人。还是那句话,凭什么毁了别人的前程,毁了别人一辈子的命运,就撸个职就完事了?这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到了公安局,罗援朝看到余思雅,立马笑了:“弟妹,你怎么来了?这是?”

余思雅笑着说:“罗队长,我们是来找你报案的。这位杜锋年知青的录取通知书不知所踪了,得请你们帮他找找。”

罗援朝想起就短短几天时间,这位弟妹在全县乃至全省刮起的旋风,顿时不敢小觑,指了指椅子:“大家坐下说,我做个笔录。”

余思雅朝杜锋年使了一记眼色。

杜锋年已经从狂喜中回过神来,知道自己是遇上了跟楚玉涛差不多的情况,录取通知书被人扣下了。他非常愤怒,但还是克制着怒火,将事情的原委讲了一遍,最后补充道:“我跟公社管文教的副主任关系不大好,曾因为一点事得罪过他。”

这时候管文教的副主任相当于后来的副乡长,主抓教育。

罗援朝多了问了一句:“哦,你因为什么得罪他的?”

杜锋年支支吾吾了一会儿,不得不如实说:“他……他想让我做他的上门女婿,我没干。”

谁都没想到是这个原因,罗援朝愣了一下,继续问:“什么时候的事?”

余思雅边听边打量了一下杜锋年的长相,这小子虽然不修边幅了一些,但其实长相还不错,眉是眉,眼是眼的,而且眼睛里有一种跟同龄人不符的成熟。

而且听他的口气,他出身应该不错,只是后来落魄了,家里长辈被下放了,他也到了辰山县插队。估计那位副主任察觉到了这两年时局的变化,知道这个人迟早会回城,加上闺女喜欢,便在上半年的时候托人带话,让杜锋年上门说亲。

谁料杜锋年不知好歹,竟拒绝了他。这可惹恼了顺风顺水大半辈子自视甚高的副主任,所以开始屡次针对杜锋年。

罗援朝调查清楚了状况,又从余思雅这里确认了,教育局的名册上确实有杜锋年的名字,遂带了两个人:“杜同志,你跟我们一起去北丘公社吧。”

杜锋年赶紧站了起来。

余思雅笑着说:“罗主任,我得去找梅书记汇报工作,就不跟你们去了。”

“好,有他这个当事人跟我们一块儿回去就行了。”罗援朝爽快地说道,然后骑着自行车,带着杜锋年走了。

余思雅也从另一条路赶去给梅书记汇报这事。

梅书记听说自己县里竟然还真有第二桩扣留考生录取通知书的事,差点气得骂娘。这都什么东西,狗胆子不小啊,什么都敢干。

“查,一定要严查,继续查下去,凡是敢对高考下手的,通通让公安局给抓起来!”梅书记恼怒地说。得亏他同意了余思雅的提议,先自查了,不然要等调查小组来查到,他们辰山县这回只怕是全国都要出名了。

余思雅赶紧表态:“是,梅书记,你放心,我们会再仔细查一遍,应该不会再有这么多铤而走险的人了。”

这才第一届高考,全县就考上两百多个大学生,就闹出两桩这样的案子,要真还有,别说梅书记要气疯,她都要气炸了。

梅书记现在没这么强的信心了:“但愿吧,要再出这样的事,我真没脸去见领导了。”

“梅书记,这不怪你,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张,你又没有千里眼顺风耳,哪能知道下面的人都搞了些什么小动作啊。”余思雅宽慰他。

梅书记摇头叹道:“我是一县父母官,不管出了什么问题,那都是我的责任。”

这话没法反驳,余思雅也不好多说,便转开了话题,说起了让教育局张贴红榜的事。

听到这个提议,梅书记赞许地点头:“你这办法不错,让考生有知情权,这样能从一定程度上杜绝这些人徇私舞弊了。”

“是啊,人都有私心,人性也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人可能因为一念之差就做错事。我们不能去考验人性,指望人性,不如从制度上制约人性,如果信息更公开更透明,每个考生都享有知情权,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又都有申诉检举的权利,能为自己伸张正义。那么当个别干部想以权谋私的时候,他们会不会掂量掂量被发现,被查处的风险?当这个风险过高时,很多人都会收手,毕竟人总是趋利避害的。”余思雅微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