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2/6页)

售货员吃惊地看着她:“这……余主任,这怎么行呢,不用了,孟经理吩咐过了,你放心,但凡有人问起,我都会如实说的,要是对方有车子,我会同志孟经理的。”

“孟经理归孟经理,咱们归咱们。你这同志帮咱们清河鸭卖了这么多鸭子,我都还没好好感谢你呢,咱们养殖场的销售人员,除了底薪,每拉到单子也是有提成的,我这是按照咱们养殖场的规矩办事。就这么说定了,辛苦你了。”余思雅拉着这同志热情地说。

诚然,因为孟兰的关系,售货员不会偷懒,但对于这多出来的工作心里有没有抵触情绪就不好说了,敷衍行事和卖力吆喝可完全不一样。要是能花点小钱彻底解决这问题不是好事吗?人家干了额外的工作,拿几块十几块也是应该的。

那售货员一听是养殖场的规矩,真是羡慕极了,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余思雅的提成说法:“那就谢谢余主任了,你放心,只要有人来问这个事,我一定帮你们好好推销。”

果然,有胡萝卜吊着,积极性就是不一样。余思雅鼓励地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辛苦了,我走了,有好消息记得打电话通知我。”

办完这个事,在省城余思雅暂时没什么忙的了,便回了红云公社。

可能是这年月车子太少,闲置的更少的缘故,百货公司那里一直没消息传来。

直到十天后,余思雅才在前两天的省报上看到了省报新开辟出来的专栏,占的版面非常小,就是一块豆腐块,而且在内页不显眼的地方,里面还搜集了三条求购信息,跟余思雅这一条合在一起成了一个栏目,很容易被忽略过去。

虽然不显眼,但好歹是个广告,多少有些用,也是一个门路。

放下报纸,余思雅叮嘱马冬云:“这几天办公室里要留个人,注意电话,要是有人打过来说车子的事,马上通知我。”

“车子?”马冬云狐疑地看着余思雅,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未免她因为不知情,错过了有用的消息,余思雅把报纸递给了她,指着豆腐块的地方:“我们公社准备买一辆二手的货车,省报帮我们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第二百货公司那里也替咱们挂了一个求购的信息牌。你留意一下,做不了主的,就留下对方的姓名、单位、电话号码,等我回来再说。”

马冬云看着报纸上的白纸黑字,脑子都感觉不够用:“买车?余主任,咱们要买车子,我,我没做梦吧?车子很贵吧。”

提起这个余思雅就叹气:“很贵,最便宜的一辆也要四五万,我们买不起,所以我才想买便宜的二手车啊。”

好吧,二手的还能接受。一旦接受了这个计划,马冬云就兴奋起来,他们公社就要有大货车了,可不能坏在她手里。

“好的,余主任,你放心,我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电话的。”

余思雅点头:“好,你去忙吧,把小李叫过来,我有点事要跟他说。”

马冬云高兴地走了,不一会儿换了小李回来。

一年时间,原先还有些白净斯文的小伙子长结实了许多,皮肤也黑了不少。

他匆匆跑进来:“余主任,你找我有事?”

余思雅点头,丢下一枚重磅炸弹:“嗯,我们打算买一辆货车,在车子来之前,先选两个人送到县运输队去学习学习。”

“什么?买车?”小李吓了一跳,“先前怎么没听你说?”

余思雅把报纸丢给了他:“这不是还没找到货源吗?不过应该快了,咱们先把司机招好,等车子回来就有人开了,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开车的人要挑年轻点的,身体强壮,有点文化知识,动手能力比较强的那种,还要脑子灵活,学习能力强,万一车子在路上坏了,小毛病都得靠他们自己修。”

可以说,这要求非常高了。但余思雅也没办法,谁让现在的环境就这样,半路上车子要是出了故障,想找个修车的,拉车的可不容易,只能靠司机自己想办法。

符合这些要求的,小李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到:“余主任,你这要求太高了吧,我上哪儿给你找这么能干的人去?”

余思雅直接开口道:“不然呢,动手能力不强,车子在半路上坏了怎么办?想不到就那就全公社遴选,我们公社的货车司机虽然工资待遇比不上城里面,但基本工资二十块,跑长途过夜再加五毛钱一天的补助,劳保产品单独算,雨衣、雨鞋、手套、皮帽一年一套,其他各种待遇跟养殖场职工一样,年底发双倍的奖金。”

这待遇在养殖场也就比几个元老领导稍微低一点。算下来平均一个月得领三四十块,比不少公社干部都高了,还没公布,小李就知道,肯定会有很多人趋之若鹜,抢破头也想要这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