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3/6页)

这次招工的规模前所有未的大,总计要招六十多名员工,分到每个大队,都能有好几个名额了。这简直是比过年还喜庆的事,但凡家里有符合条件的,赶紧回去嘱咐家里人做好准备,争取应聘上。

除了招工,第二个让人震惊的消息是,红云公社要修一段沥青路,从公社修到屈家岭,总长四公里多。让每个公社挑选二十名年轻力壮干活出色的人过来帮忙,男女不限,按天算钱,另外收购石子的计划再次重启。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红云公社都哗然了。他们乡下人也能有沥青路了?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光是从公社到养殖场那条石子路都让人羡慕不已了,现在来修更好的沥青路,全公社的人仿佛都看到了希望。

最后一个消息是计划全公社通电的通知。公社预备在过年前让全公社都通上电,吩咐明天每个大队的干部到公社开会,统计户数,距离,核算好需要多少电桩、电线。计算好成本后,平摊到每户人家,公社和养殖场出资一半,社员自费一半。如果有不愿意的,可以不出钱,但以后要通电,需要按照这次每户人家摊的成本,重新交这笔钱自己找电工装电桩拉线。

这样就避免了有的人爱贪便宜,现在故意不装,等别人都拉好电桩之后,过几个月,他们也跑来拉电线,一分钱不花也用上电。

此外为了照顾老弱贫困的人家,公社还想了个办法,经核准,如果是残疾、家里只有缺少劳动力的老人和小孩的人家,公社出这个钱。其他经济实在困难的人家,可以出劳动力以工代款,但都需要公社核查。一经发现有人弄虚作假,以后将加入养殖场黑名单,全家都不能报名参加养殖场的招工。

最后一个消息一出,社员们都没心情干活了。

如果说前两个消息惠及的还只是部分社员,那最后一个消息则关系着每个社员的切身利益。谁不想用上更明亮干净的电呢?

这三个消息将大家都给震晕了,走到哪儿都是讨论这三件事的社员,连小孩子和老人都不例外。

这一天,整个公社都洋溢着一种喜庆的气息,堪比过年。

但钱书记接到这个消息脸色就没那么好看了。

“好个老冯,这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了半天,他酸溜溜地自语:“这肯定是余思雅的主意,老冯怎么就走了这种好运呢?我们东风公社也不错啊,怎么就没这样的人。”

酸归酸,自己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啊,不然要被红云公社给完全比下去了。钱书记在办公室里琢磨了一阵,他能做的也只有一件时,那就是修路,其他两件事不能搞。

三公养殖场目前就是一个纯粹的养殖场,唯一需要的就是看门的和饲养员,几个人就够了,没法大规模招工,招来也没事做。

至于通电,那更别想了。不说他们养殖场效益连余思雅他们的零头都比不上,就是那点利润还要三个公社平分。而且因为他们养殖场用工少,平时除了收点红薯、南瓜、麦麸、米糠、菜叶子之类的,也没为社员创造多少福利。要通电,很多社员也凑不出这个钱。不像清河鸭养殖场经常招临时工,需求的饲料又多,全公社大部分人都跟着挣了一些钱,在附近公社都是最富裕的。

虽然只修路跟红云公社的大手笔相比寒酸了一些,但好歹也能将其他公社给比下去啊,到时候社员们即便不满,看看附近其他一点动静都没有的公社,心态也能平和许多了。

钱书记马上找来秘书,让他通知公社干部和各大队干部过来开个会,商量修路的事。

在会上,钱书记也老道地表示,这是他跟余思雅先前就说好的,两个公社统一时间开始动工,从不同的方向往屈家岭修过去,到时候在屈家岭回合。

自己这边统一好后,钱书记才给余思雅打了电话过去。

电话响起的时候余思雅正在指挥工人将小鸭子卸下来。因为钱书记没主动打电话的缘故,余思雅索性将一万只小鸭子全运到了他们养殖场。

听到马冬云说钱书记的电话,余思雅一是因为忙,二来也想晾一晾钱书记,省得他老是耍花招,心眼太多不实诚。便对马冬云说:“你跟钱书记说,我现在在忙,一会儿忙完了给他回过去。”

钱书记听到这个理由很是无语:“你们余主任在忙什么?”连一起修路这么大的事都没时间?

马冬云不知道两人昨晚通电话说了什么,便实话实说:“她在帮忙卸小鸭子,等她忙完就给你打过来。”

钱书记听到这里才想起还有这一桩事。这回他真不是故意晾余思雅的,实在是下午那三个消息太惊人了,让他完全忘了这件事。

“等一下,马同志,你们余主任说了,卖三千只小鸭子给咱们,你们有车子,还没全卸下来吧,麻烦你们帮我们送过来呗,省得咱们又跑一趟了。”钱书记赶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