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割稻(第3/3页)

“还好。”赵单识朝他笑,摸出手机打电话给刘二华,让他带人将饭菜送到大晒谷场那边的祠堂里去,挂上电话后问黎凭,“师兄,你们安排了中午照看稻田的人没有?”

他们水稻割了,稻花鱼跑到稻田四周与中央的深沟里去,谁要拿渔网一捞,十分钟弄走三四百斤鱼轻轻松松。

“让蒋楠经带着几个研究员照看。”

赵单识见他安排好了,点点头,“我们也先回去吃饭吧。这太阳太大了,下午好好休息一会儿,三点钟再开工。”

“嗯。”

说完话,夫夫俩过去帮忙挑水稻。

这些水稻要送去三轮车上,再由三轮车送去大晒谷场及各处的小晒谷场。

彭余韵心里比较有数,巡视晒谷场的活则由他来做,免得人偷稻谷。

连平地带山上,总共近两百亩的水稻,他们百来号人忙了四天半,每天能割近五十亩。

割完水稻那天中午,赵单识他们跟村里说了声,就在祠堂里与院里摆了十来桌宴席,鸡鸭鱼肉俱全,还上了啤酒饮料等,短工们都兴奋不已。

下午彭余韵就在罗浩然陪同下,去县银行取了一大包钱,等着给短工们发现金。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又来了一趟,排着队签名领钱,割水稻一天一百二,四天半共五百四十块。这钱不算多,拿到手里却挺令人高兴。

赵明智说早上他生意好得不成,不少人拿到前后就愿意去他那里割一两斤肉吃,为此他中午特地把剩下的骨头送来给赵单识他们,坦克他们还加了顿餐。

晒稻谷一天八十,稻谷还没晒干,她们得继续留着帮忙,等真正晒干了才结账。

赵单识他家稻谷大粒,哪怕秋天天气很好,几乎天天都是大太阳,也要晒一个多星期,算下来,晒稻谷的人比割稻谷的人赚得还多一些。

姚镜明这几天忙着统筹割稻谷的事情,整个人都累得僵硬了,好不容易能歇歇,他不顾形象地瘫在椅子上,“明天就开始处理鱼?不歇歇啊?”

赵单识笑:“处理鱼又不复杂,用不着歇。我已经跟村里的婶子们说好了,让她们明天带椅子过来,我们明天先把鱼杀好洗干净,后天才能裝坛。”

姚镜明下意识地看厨房,“调料准备好了吗?”

“二华下午再出补充一批,差不多了。”赵单识刷刷地在本子上写,“明天的鱼肠鱼鳃之类留下来,送一部分去喂鸡喂鸭,另外一部分送去喂螃蟹,劲杉你跟进一下。”

苏劲杉点头,“我知道了。”

“明天用不了的就送去冷库冻起来,慢慢喂。”赵单识补充,“其它杂料如鱼鳞等不适合用来喂牲畜的就送去堆肥肥田,楠经你负责这事。”

蒋楠经有些紧张,“好的。”

赵单识一边做计划一边传达,罗浩然几个见没点到自己,问:“那我们呢?”

赵单识瞅了一眼冯劲的脸,“唔”了一声,突然问:“后山的莲蓬是不是割得差不多了?”

黎凭走过来坐到他面前,“是,上回美食节的时候客人们割完了大半。”

赵单识做个标记,而后对冯劲他们说道:“这样的话,你们去挖莲藕行么?我看藕也长得差不多了。”

冯劲应下来,“没问题。”

姚镜明懒洋洋,“这藕怎么消耗?”

“配到给客户们的菜中去,每份配四百克好了,再留两百斤送到冷库里,还有多的话,问问姚大哥要不要。”

姚镜明笑:“你放心吧,我哥什么不要?再说,我们的藕多好吃啊,又甜又面,用来炖排骨汤那叫一个清甜。”

他一说赵单识才想起这茬,略微扬声道:“二华,你明天记得让明智叔给我们留五斤小肉排出来。”

“知道了。”

赵明台蠢蠢欲动,“师父,我们要不要弄桌藕宴啊?什么藕夹、排骨藕汤、凉拌藕……”

赵单识看他一眼,笑道:“行,明天的藕宴就交给你负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