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官声人脉(第2/3页)

其中一道是有人奏已革苏松太道吴健彰通夷养贼,称贼首刘丽川曾为该道管理账目,匪党皆系该道练勇。初起事时,该道首先得信,将眷属寄居夷船,所有道库存银三四十万,悉以遗贼。所雇拖罾船只,名为捐赀,实取偿于关税,并有旧识广东货船到沪,免其纳税。以致夷商不服。复将关税银两隐匿,由海道运回原籍……

有一道是弹劾他与人洋人夥开旗昌行,贼匪粮食药弹即由此行接济,且与贼匪屡次在船会晤等等。称上海逆匪,日久未灭。英咪二夷又复遇事阻挠,若非吴健彰句通要挟,何至蕞尔沪城,不能收复。

还有人弹劾他与贼首刘丽川同乡,贼匪每至船上便与该道会晤等等。

皇上震怒,著黄宗汉迅派明干大员,藉办别项公事驰赴上海,不动声色,按照摺内所参各情节,逐一访查明确,据实由驿驰奏,毋许稍有不实不尽……也就是说,皇上派钦差来查办他了,还假称去别的地方办差,只是经过上海。

刚看到谕旨,刚从幕友黄先生听明白谕旨里说得究竟是何事时,吴健彰真吓懵了,真以为要大祸临头。

不过韩秀峰既然敢让王乃增拿给他看,就意味着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

在给段大章做过十年幕友的王乃增提点下,吴健彰不但松下口气,而且意识到微服私访的钦差大臣也不难对付,只要能提前掌握其行踪剩下的事都好办。何况京官没见过什么世面,给个三五千两就能糊弄过去。

但这么大人情不管远在京城的韩秀峰,还是坐在他身边的王乃增都没想过白送,看着他欲言又止的样子,王乃增直言不讳地说:“吴大人,只要我家东翁这‘小军机’能做稳,我担保您这次不会有事,今后一样不会有事。”

“谢王先生,更要谢韩老爷,要不是韩老爷把我记在心上,要不是王先生您千里迢迢赶来报信,我这一关哪有这么容易过,真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吴大人言重了,就算让黄宗汉查到点什么,等案子到了京城我家东翁一样会想方设法帮您洗脱冤屈,只是走到那一步会很麻烦。”王乃增不想再绕圈子,夹起一块鱼肉直言不讳地说:“我王乃增不会要您的银子,我家东翁更不会要,只要接下来吴大人您能帮衬帮衬就行。”

“怎么帮衬,我这戴罪之身就算想帮韩老爷也帮不上!”

“您帮得上,归纳起来拢共三件事,一是新任江海关帮办委员苏觉明,也就是我家东翁之前的那个家人,要是遇上什么麻烦事求到您,您尽可能帮帮忙,行行方便。”

“这是自然,只要我吴健彰能做到的绝不会有二话。”

“那我先代我家东翁谢了,”王乃增拱拱手,接着道:“二是我家东翁想借一条洋人造的蒸汽船用两年,连同船工水手一起借,不知吴大人能否帮着想想办法。”

江海关之前就曾购置了一条,只是后来官军跟洋人开战,又被洋人缴获了。现在租界土地章程重新签了,官军跟洋人又和好了,甚至一起攻剿起盘踞在城里的乱党,吴健彰觉得想想办法应该能把船从洋人手里要回来,就算要不回来也得想办法弄一条,毕竟这既是救命恩人也是“小军机”交代的事。

见吴健彰也一口答应了下来,王乃增接着道:“再就是乃增接下来要去澳门、香港等地采办些东西,手下不能没几个熟悉澳门、香港等地方的通译。吴大人乃广东人,又在十三行干过,不知能否给乃增推荐几位?”

“不知王先生是现在就要,还是打算等到了澳门、香港等地再找?”吴健彰下意识问。

“如果现在能找到最好,实在没办法只能请吴大人您写几封书信,等乃增到了地方再拿着吴大人您的书信去拜访。”

“上海这边倒是有两个信得过的同乡,只是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

“吴大人,乃增觉得只要您亲自去跟他们说说,他们应该会愿意的。”王乃增笑了笑,从怀里掏出一块令牌。

看着令牌上“大清内务府”的字样,吴健彰意识到眼前这位不只是韩秀峰的幕友那么简单,急忙起身道:“王先生放心,健彰待会儿就去跟他们说,他们一定会愿意。”

“这就劳烦吴大人了,乃增明儿一早就带他们先去宁波拜访个好友,然后再南下去澳门。”

……

与此同时,韩秀峰正坐在庆贤的公房里,盘算恩俊和刚做上爹的大头这会儿有没有到天津,盘算他俩啥时候能接到从上海来的人和东西。

前几天王乃增通过“日升昌”上海分号传递回一个十万火急的消息,换作别人早递牌子求见向皇上禀报了,但韩秀峰却觉得冒然禀报不合适,非得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才会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