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3/4页)

“我韩荣昌从前在京都被人瞧不起,那时我还可以在心里对自己说,燕雀怎知鸿鹄之志,是那些人狗眼看人低。终有一日,我韩荣昌定要做出一番事业,叫他们好好看上一看,我到底是何等之人!今日我才知道,活该我被人看不起!我便就是那样的无能之辈!不但如此,我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他慢慢地握紧拳头,闭目,长长地呼吸了一口气,忽然睁开眼睛。

“我已经想好了,明早就放王妃你回去,我自己入关,回京复命。王妃也请放心,我韩家如今虽落败了,但无论如何,也算是开国世家,陛下断不可能以此等阴私事为由而公然发难我韩家。至于兄弟之罪名,我也会想法子,我韩家和京都里的一些旧族也还有些人情关系,尚有转圜余地。”

他顿了一顿。

“这些日子,实在委屈王妃了。王妃你休息吧,我不打扰了。往后若还有机会再见,我再向秦王和王妃负荆请罪!”

他朝菩珠行了一礼,转身要走,被菩珠叫住了。

“等一下!”

韩荣昌停步。

菩珠道:“留王余党罪名若是坐实,形同谋逆,到时候就不只是你兄弟一人之事了。韩将军你违旨放我,我怎能就此撒手不管,令你韩家上下百余口人陷入险境?此事原本可以和秦王商议,但他如今人还在北边,实在赶不上了……”

她沉吟了片刻,不再犹豫,很快做了决定。

“我和南司将军崔铉有旧。我今夜就写一封信,明日入关后,你派个信靠的人提早上路,尽快送去给他,盼他念在旧交的份上,肯出手相助。另外,我先不回了,明日也随你悄悄入关,在河西落脚,等你消息……”

见他似要开口,菩珠立刻解释:“你放心,河西我有熟人,不会有危险的,藏个个把月没问题。崔将军收信后,他若是帮忙,最好不过,若另生别枝,到时咱们再想别的办法。”

韩荣昌起先一呆,待明白了她的意思,激动不已,再次看到了一丝希望。

他方才说的那一番应对之法,其实不过是想令王妃放心的说辞罢了。

韩家虽是开国世家,但到了如今,早就没落,而京都里的高门世家,惯常便是逢高踩低,人情如水。韩家如今出了事,还是这种罪名,李丽华如今也自身难保,想找那些平日和韩家有往来的人帮忙,更是不大可能。

他已做好了此番回去,承受最坏结果的打算。

现在王妃提出这样的解决法子。那个崔铉,他也是知道,如今是南司将军,皇帝身边最受倚重的亲信。倘若他能暗中帮忙,希望便就大了许多。

他朝菩珠连声道谢,立刻去取来笔墨。

菩珠很快写好了给崔铉的信,封好之后,又取纸张,开始写另外一封信。

这是她要写给李玄度的信。

都护府里的人以为她出了事,必会传信给他。

她需要给李玄度去一封信。

她写写停停,过了好久,终于写好了这一封信。

她先是向他交待了自己的去向,解释了韩荣昌带走自己的原委,告诉他,自己写信向崔铉求助了,暂时不回,在河西等京都那边的消息,让他不必为自己担心。

然后,她告诉他她刚获悉的关于他的祖母姜氏太皇太后驾崩的消息,还有她对身后之事的安排。

她说,在此之前,她便已获悉太皇太后危,但当时自作主张,未第一时间转告他,望他谅解。

她擦去再次夺眶而出的眼泪,最后说,檀芳在获悉他被阻在雪山的消息之时,便就提出想去帮他,甚至愿意答应昆陵王的求亲,以助力于他。而就在不久前刚结束的城池保卫战中,也是她,不顾病体未愈,带人取来了急需的火油,立下大功。

终于,所有该交待的事情,仿佛全都交待了。

写好之后,她放下笔,等待墨迹干凝的时候,望着面前那一盏昏灯的烛火,渐渐地出起了神。

面上的泪痕渐干,纸上的墨迹,也一丝丝地干透,她却没有立刻封信。

她慢慢地闭目,脑海里浮现出当日沈檀芳匆匆上路的情景,一阵情绪翻涌,忽觉这信还没有写完。

远远没有!

她还有许多在心底已是压了许久的话,并没有写出来。

她不想再瞒下去了。

她必须告诉他,全部让他知道。

不管最后他是否能够接受她的那些心里话,结果是好,或是不好,她都愿意接受!

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睁开眼眸,拿起了那方被她搁下的笔,另取一笺,走笔如飞,继续写了下去。

……

玉郎我夫,见字,再如面。

此为私信。信中之言,很久之前便想讲与你,一直不得机会,亦觉无从开口。

今夜落笔,一并寄送。

开口之前,想起很多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