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五章 临时水手(第2/3页)

“好的,说干就干,不要浪费时间,约翰。”

不论是水手还是乘客都被叫到甲板上来了。枯木朽株齐努力,人人动手,斩断绳索,劈开残桅,脱下桅盘。约翰用桅盘做筏,盘底下扎起空桶,以增大浮力。筏上还装上了船橹,这样更易于操纵。落潮时筏正好淌到船尾,下锚和起锚都非常方便。

太阳已接近正中天,造筏的工作才完成一半。蒙格尔斯让哥尼纳凡指挥继续造筏,自己去测算地理方位。

测算工作至关重要。很侥幸,约翰在威尔·哈雷的房间里找到了一本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年鉴和一个六分仪,虽然那六分仪脏兮兮的,但并不影响用它来测定方位。约翰将那玩意擦干净后,拿到甲板上来开始测算起来。

我们知道,要透过六分仪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真实的地平线,即水天相接的那条线,才可以测算。不凑巧,北面的礁石正好挡住了望远镜的视线,无法测算。在这种情况下,航海家通常用一个装满水银的平盘来替代,可此刻上哪儿去找水银呢?约翰灵机一动,想到用流质柏油,因为柏油也能反射阳光。

蒙格尔斯已经知道新西兰西岸的经度了,现在需要测定的是纬度。

约翰利用六分仪,先测定太阳在子午线上距地平线的高度,其结果为68分30秒。由此可测出太阳距天心为21分30秒,因为两数相加正好是90度。当天是2月3日,查格林威治年鉴,日仄为16分30秒。这个度数与天心距离相加,就得出38度,就是所求的纬度。

可以确定,麦加利号的方位为东经171度13秒,南纬38度,虽然仪器不很准确,但误差应该不会太大。

约翰·蒙格尔斯又查看了下巴加内尔在伊登买的那张地图,发现麦加利号出事地点是在奥地湾口,卡法尖角以北,奥克兰省近海。奥克兰城就位于南纬37度线上,麦加利号已被打到偏南一个纬度了。因此,必须向北航行一纬度才能驶达奥克兰。

“顶多也就多走25海里,算不得什么。”哥尼纳凡说。

“在海上走25海里算不了什么,在陆地上走就难了。”巴加内尔附和道。

“所以一定得把麦加利号弄到海上去。”约翰·蒙格尔斯接着说。

方位已经测定,木筏尚未完工。12点1刻,开始涨潮了,但约翰不能利用这次潮水,锚还没有抛下去。他仍然十分关切这次海潮,带着焦急的心情仔细观察着麦加利号,不知它在满潮时能否浮动起来。一会儿后,他发现船身倒是摇晃了一阵,船下发出了嘎啦嘎啦的响声,但船却没有移动,只看下一次怎么样了。

下午两点,木筏终于造好了,锚被搬到了筏上,蒙格尔斯和威尔逊在船尾系了一条细铁链后,登上了木筏。落潮正好将他们漂到船尾,在距船100米,水深10英寻处将锚抛下去了。锚扒住海底很紧,木筏返回大船,接着又抛下主锚,那里水深为10英寻。

约翰和威尔逊沿着铁链返回到麦加利号上。粗链和细链都卷在绞盘上,大家耐心地等待下次满潮。下次涨潮在后半夜1点,现在是下午6点,还有7个小时。

约翰·蒙格尔斯对各位临时水手大加赞赏,特别称赞巴加内尔,说他再加把劲儿,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位出色的水手长。

奥比内先生帮完忙后,又回到厨房里去了,开始准备晚饭。船员们忙乎半天都已经饿慌了,大家该好好吃上一顿,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呢,得恢复一下精神。

晚饭后,约翰·蒙格尔斯又最后检查了一遍准备工作,以保证起船万无一失。要将一条搁浅的船再开动起来并非易事,来不得半点粗心大意。稍有疏忽,便会前功尽弃。

为了减轻船上的负荷,蒙格尔斯命令再次将部分货物扔到海里去。剩下的皮捆子、备用的帆架和几吨生铁,一律搬到后面压住船尾,帮助船头翘出沙坑。另外,还有许多酒桶也装满水滚到船后去,以加强前半部的上浮力。

全部工作做完已是午夜12点了。这时,风向已开始改变,威尔逊和穆拉第发现此刻风向正由西南转为西北。于是,约翰·蒙格尔斯就把这情况报告给哥尼纳凡,并且建议延续到第二天再起船。

“现在大家都已精疲力竭,不可能把船弄浮起来了。即使能把船弄起来,在这样的险滩之中,这样的黑夜里,也是不可能驾驶的。还是等到明天白天再做打算吧。而且,看起来,明天风向会变,我们还可以借助风力。西北风刮起来后,风力可压下船尾,海潮会抬起船头。我们明天把主桅上的各种帆张起来,逆着风,帆力一定能帮着把这只船拖起来。”

哥尼纳凡和巴加内尔都心急如焚,但蒙格尔斯对眼前的形势把握得很准,分析得透彻,解释得清楚。大家都只好欣然同意他的决定,延迟到第二天再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