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二十五章 水火无情(第2/3页)

黑夜茫茫,闪电撕开了一条条雪亮的锯齿状裂口,清晰地倒映在湖面上,仿佛水面也被撕裂开来。漫天乌云,松软如棉。哥尼纳凡看看天顶,又看看天边,周围漆黑一团,他只好又回到树中央去了。

“情况如何,哥尼纳凡?”巴加内尔问。

“看来暴雨即将临头,来势凶猛。”

“好极了,既然我避不了,干脆来一场痛快的吧,下猛一点。”他兴奋不已。

“您的奇谈怪论又来了。”少校说。

“麦克纳布斯少校,天都快塌下来了,这场暴雨会大得惊人。刚才我设法想睡一会儿,可又想起了几件事,我倒盼望来一场惊人的大风暴,我们现在正处在雷雨区。我记不清在哪本书上看过,1793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一场大雨竟打了37次暴雷,其中,有一声雷就连续响了55分钟,我的同事马丁·穆西先生亲自数过。”

“手里拿着表数的?”少校问。

“是不是的确手里拿着表数的,这不重要,”巴加内尔接着说,“可有一点让我不安,那就是,这片平原上的最高点正是我们所在的这棵“翁比”树。如果现在有个避雷针倒是很管用的,因为在潘帕斯区只有这么一棵高树,最容易遭到雷击。而且,弟兄们,大家也知道,科学家总是劝告人们雷雨天不要呆在树下。”

“嗯,这倒算句正经话。”少校说。

“应该承认,巴加内尔,您这话倒讲到点子上了!”哥尼纳凡说。

“呸,呸!”巴加内尔回答说,“我说的都是正经话,嘿!响雷了。”

接着,雷声滚滚,惊天动地,声声逼紧,仿佛整个大气层都在颤抖。闪电接二连三,纵横交错,形式各异。有的在天空一顿乱转,有的则直落水面,有时在同一个位置连续闪现五六次。真是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让学者们大饱眼福。有位名叫阿拉戈的学者,很好奇,做过这方面的统计,不过他也只引用了两个例子来说明交叉闪电,实际上,有时竟多达几百次的交叉,光芒四射,弯弯曲曲,成珊瑚状,射出树枝式的光条,错综复杂。

不一会儿,整个天空由东到北,蒙上了一片磷光,格外耀眼。它点燃了层层乌云,忠实地反射在水面上,仿佛一堆堆燃烧着的火焰,水天之间构成了一个庞大无比的火球,球心正是这棵“翁比”树。

哥尼纳凡与弟兄们默默无言地看着这骇人的景象。大片的白光接连洒落在他们的身上,照亮他们的脸庞。彼此间虽然说话都听不见,但可以看到各自表露出的神态:少校意气自如,哥尼纳凡坚韧刚毅,巴加内尔兴致盎然,罗伯特惊恐万状,几个水手们则显露出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的神情。

此时,雨还没有下下来,风在屏息待发,万物处在瞬息之间。突然天上如瀑布决口,暴雨倾泻,垂直而下,打在湖面上,溅起一片泡沫,被电光照得闪闪发光。

大雨是不是意味着这场风暴结束了呢?哥尼纳凡一行人被淋成落汤鸡就完事了?不!大祸还在后头,与天火的一场激战即将到来。有一个拳头大的火球裹着黑烟,突然落在横伸着的那个主枝的末端。火球旋转而下,几秒钟后,像炸弹一样,“轰”地一声霹雳炸开了,顿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硫磺味。接着奥斯丁的一声叫喊打破了沉寂:

“树上着火了!”

一眨眼,“翁比”树的西端燃烧着熊熊烈火,枯枝、干草鸟巢,树脂等易燃物同时助威,成了一片火海。

火借风势,迅速蔓延,越烧越旺。赶紧逃吧!哥尼纳凡及伙伴立即赶到树的东部避乱。大家手忙脚乱,惊慌失措,连滚带爬地蹿到东边的树枝上。只听见西边的树枝噼里啪啦响成一片,一条条蜷曲缭绕的树枝像活生生的巨蛇一样落入洪水之中,随波而去,边走边闪着褐色的亮火。树上的火焰忽而升腾至半空,忽而被狂风压下来,犹如内萨斯(1)的长袍将“翁比”裹在中央。弟兄们个个惊骇万分,浓烟呛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热气炙烤得他们难受。大火正在向下面的树主干蔓延。既无法扑灭,也无法阻挡,眼看着就要被活活烧死,如同印度教教徒的死者(2)。树上是不能再呆下去了,两种死法摆在面前,烧死或淹死,反正是死,还是选择不太痛苦的死法吧。

“赶紧跳水!”爵士喊道。

威尔逊身上已经着火,他首先跳进水里了。忽然大家听到他吓得大声叫喊:

“救命呀!救命呀!”

奥斯丁奔过去,一把将他拉回到树干上来:

“怎么回事?”

“鳄鱼!鳄鱼!”威尔逊惊恐失色地回答说。

众人朝下一看,惊讶地发现树下面已围满了那可怕的蜥蜴动物。凭借火光,巴加内尔辨认出那些是西班牙人所说的凯门鳄,是南美洲最凶猛的动物。它们用强有力的尾巴拍击着水面,用下颚上的长牙啃着树,总共约十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