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二十三章 栖生之地(第2/4页)

“哪儿有火呢?”威尔逊问。

“没有火,可以生火呀。”巴加内尔回答说。

“火生在哪儿?”

“就生在树杈上。”

“柴火呢?”

“树上有很多枯枝,我们去砍。”

这一行人过着鸟儿一般的生活

“光有柴也生不着火呀!”哥尼纳凡说,“火绒湿透了,像海绵一样!”

“用不着火绒!”巴加内尔回答,“只要找点干苔藓就行,我可以用望远镜镜片,借助阳光照一会儿,火就烧起来了。谁去打点柴火来?”

“我去!”罗伯特叫起来。

话刚落音,他就像只小猫似的钻进了枝叶深处,威尔逊也随后上去了。巴加内尔找来了一大堆干苔藓,他把这些干苔藓放在“翁比”树干的分叉处,下面铺上一层湿树叶,就这样搭成了一个天然炉灶,也不至于引起火灾。威尔逊和罗伯特很快就回来了,各自拾来一大捆干柴,放在干苔藓上。此时,太阳光正强,巴加内尔用望远镜镜片聚光,一下就将干苔藓点着了。只见巴加内尔像阿拉伯人一样,叉开两条长腿,趴在炉灶上方,一蹲一起,用自己的篷罩扇起风来。一会儿功夫,“炉灶”上就燃烧起了熊熊的烈火。众人围着火堆烤着自己的湿衣服,将篷罩挂在树枝上,随风飘荡。接着开始吃早餐,定量分配,各人一份,因为还得要顾到日后。洪水可能不会像爵士所希望的那样退得快,而干粮有限,“翁比”树又不是果树。幸运的是,树上鸟巢较多,鲜鸟蛋不少,除鸟蛋之外,还可以打鸟吃,吃的问题倒不用发愁。

接下来还得从长计议,尽可能把自己安顿得舒适些。

“既然厨房和饭厅都设在楼下,那就将卧室设在楼上吧,”巴加内尔幽默地说,“房子很大,还不用付房租,不必住得太拥挤。我看见上面还有些天然的摇篮,只要把它们固定牢后,就可以安稳地在上面睡大觉了,这可是天底下最好的床了。我们可以轮流守夜,什么也不用怕。我们的人不少,足以能对付一群印第安人和其他各种野兽。”

“我们缺少武器。”奥斯丁说。

“我有几支左轮手枪。”哥尼纳凡说。

“我的手枪也还在。”罗伯特接着说道。

“没有弹药,光有手枪又有什么用?”汤姆·奥斯丁说,“巴加内尔如果能想出法子造点弹药出来就好了。”

“用不着造弹药。”麦克纳布斯说着便拿出一袋保存完好的弹药来给大伙儿看。

“您这是从哪儿弄来的,少校先生?”巴加内尔问。

“塔卡夫留下的,他考虑到我们有可能用得着,给我后他便跳进水里去救陶喀了。”

“真是侠义而勇敢的印第安人呀!”哥尼纳凡叫道。

“是呀,”奥斯丁说,“如果所有的巴塔哥尼亚人都像他一样,那这个民族真非同凡响。”

“还有那匹了不起的陶喀!”巴加内尔补充说,“它也是巴塔哥尼亚人的骄傲!我坚信我们一定还能看见他们,看见塔卡夫骑在马背上好好的。”

“我们离大西洋还有多远?”少校问。

“顶多还有40英里,”巴加内尔回答说,“诸位,既然这地方如此宽敞,那我就先告辞了,到顶上去找个观察台,用望远镜瞧瞧,看看外面的情况,然后向各位汇报。”

说罢,这位地理学家便从这一枝攀到那一枝,他的身影消失在了密集的树叶里,不一会儿,便十分灵巧地爬到了树顶。旅伴们各自开始忙于预备的床铺,这事儿不难,用不了多久就准备好了。大伙儿回到“炉灶”旁边坐了下来,开始闲聊。他们谈论的并不是眼前的处境,眼前除了忍耐,别无他法。大家所谈论的还是此行的主题:寻找格兰特船长。3天之内水就会退去,旅行队就能回到邓肯号上了。但是哈利·格兰特船长和他的两名水手——这几个不幸的遇难者却不能和他们一起上船。说实在的,这次横穿南美大陆白跑一趟之后,所有的希望似乎就化为了泡影。还能到哪里去寻找格兰特船长及其同伴呢?海伦娜夫人和格兰特小姐知道这一情况后,该是多么难受啊!

“唉!可怜的姐姐啊!”罗伯特悲叹道,“我们一切都完了!”

哥尼纳凡第一次找不到一个字来安慰他,他还能给孩子说什么呢?他们不是已经严格地遵从信件上所说的寻找了吗?

“可是,”哥尼纳凡实在纳闷儿,“这南纬37度线可是明明白白地写着,这可不是一个空洞的数字呀!不管是指哈利·格兰特的失事地点还是被俘地点,这数字不是瞎猜的,也不是推测出来的呀!白纸黑字,我们亲眼所见呀!”

“千真万确,阁下,”汤姆·奥斯丁回答说,“看来我们的寻找要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