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二十一章 错误踪迹(第2/3页)

“你们瞧见了吗?”曼纽尔说,“他们个个英姿飒爽,都是十分优秀的兵。约瑟、胡安、米切尔、倍倍,倍倍才7岁,已经会打枪了。”

那小家伙听到父亲夸他,两只小脚并拢,立正,举起枪,姿势十分优美。

“小家伙来势很好!将来准能升个上校或准将什么的!”军士又说。

军士越说越开心,没有人愿意打断他,不管他是谈论军人的职业高于一切,还是夸他的孩子前途无量。他已乐不可支,正如歌德所说,“幻梦之中的人是幸福的人。”

他款款而谈,足足侃了一刻钟,让塔卡夫惊讶不已。真没有想到这位军士口若悬河,一张口竟说了那么多话,而且他说话时,别人无法插嘴。凡事都有个尽头,他总算停下来了。接着他敬请客人随他一起进寓所,去见一见他夫人,客人们觉得盛情难却,只好随同他去拜见军曹夫人。这位夫人还颇有“大家风范”。

一切繁文缛节之后,军士才想到问大家是什么风把他们吹到这里来了。该谈正事了,勿失良机。巴加内尔立即抓住机会,用法语给司令叙述了他们如何横穿潘帕斯大原的经过。最后问起为什么印第安人都离开了草原区。

“噢!是呀……一个人都没有了……”军士耸了耸肩,回答说,“的确是……没有一个人了……我们都闲着,无所事事!”

“究意为什么呢?”

“打仗了。”

“打仗?”

“是啊!自家人打自家人……”

“自家人打自家人?……”巴加内尔重复着,不知不觉地也跟着说起黑人的法语了。

“是的,巴拉圭人跟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打起来了。”军士说。

“然后呢?”

“然后,印第安人全都跟着弗洛勒斯将军的屁股后头跑到北方去了。印第安人,一伙强盗,趁火打劫。”

“那些酋长呢?”

“酋长也和他们在一起。”

“怎么!卡特厄尔酋长……”

“没有谁叫卡特厄尔呀。”

“有位叫卡夫库拉的酋长吗?”

“也没有。”

“有没有一位叫严奇朱兹的呢?”

“没有,更没有了。”

巴加内尔将这番话译给塔卡夫听后,后者点了点头,认为军士说得有道理。原来,这巴塔哥尼亚人不清楚,或者忘记了这场内乱。这场内战后来引起了巴西的干预,阿根廷共和国双方死伤无数。这种自相残杀的战争正是印第安人那些强盗得逞的极好机会,他们正好打家劫舍。所以,阿根廷北部各省打内战,潘帕斯草原自然就成了无人区了。

阿根廷的国乱也打乱了哥尼纳凡的整个计划。如果哈利·格兰特船长还在酋长们手里的话,他一定是被带到北方去了。若是这样,到哪里去找他呢?又怎样才能找到他呢?是不是该一直跑到北方草原去进行一次冒险呢?那可能只是一次徒劳的搜索。后果会不堪设想,必须好好跟大家商量一下才行。

不管怎么说,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必须问一下那军曹,众人相视无语,唯有少校想起来了。

“请问军曹,您可曾听说过有几位欧洲人在潘帕斯草原做了印第安人酋长的俘虏这回事?”

曼纽尔想了会儿,像是努力在记忆中搜索的样子,然后回答说:

“是有这么回事。”

“啊!”哥尼纳凡好像看到了新的希望,高兴地叫了一声。

大伙儿热切地围在军士的身边,异口同声地说道:

“您快说,快说!”

“那是几年前的事,”曼纽尔回答说,“是的,没错……欧洲人……俘获……不过,我没有亲眼见过。”

“几年前的事?”哥尼纳凡爵士说,“您没有记错吧,不列颠尼亚号船失事的日期是准确的呀,那是1862年6月出事的……至今还不到两年时间呀?”

“噢,两年多了,爵士。”

“这不可能!”巴加内尔说道。

“不,的确不止两年了,我记得,是倍倍出生不久的事……有两个俘虏……”

“不是两个,是3个人!”哥尼纳凡说。

“就两个人!”军士肯定地回答说。

“两个?”哥尼纳凡很惊讶地回答说,“是两个英国人吗?”

“不!不是的,”军士说道,“谁说是两个英国人?不是,一名法国人,一名意大利人。”

“那个意大利人被包律什人杀掉了,是吧?”巴加内尔叫起来。

“正是,我后来得知那个法国人得救了。”

“得救了!”小罗伯特叫起来,他的整个生命都仿佛悬在军曹嘴皮上了。

“是的,从印第安人手里得救的。”曼纽尔回答说。

巴加内尔拍了拍额头,显出失望的样子说:

“啊!我懂了,一切都明白了,一切都可以解释通了!”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哥尼纳凡焦急不安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