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九章 麦哲伦海峡(第2/4页)

“这倒无妨,夫人,会有别人替我给你们讲。或许他还会告诉你们,西海岸的探险应归功于西班牙人皮萨罗兄弟。这两位勇敢的冒险家创建了许多城市,如库斯科、基多、利马、圣地亚哥、比利亚里卡、瓦尔帕来索以及邓肯号所要到的康塞普西翁等。那时候,皮萨罗兄弟的发现和麦哲伦的发现正好联系起来,地图上就有了美洲海岸线,当时的学者深感满意。”

“嗯!要是我的话,我才不满意呢。”罗伯特说。

“为什么呢?”玛丽看着她那爱听探险故事的小弟弟。

“是呀,我的孩子,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哥尼纳凡爵士微笑着问。

“因为要是我的话,我一定还要看看麦哲伦海峡的南面还有什么。”

“对极了,小伙子,”巴加内尔说,“我也想知道美洲大陆是一直延伸到南极呢,还是像德勒克所推测的那样,中间还有一片海洋?德勒克是你们的同乡,爵士。如果罗伯特·格兰特和雅克·巴加内尔是生在17世纪的话,他们一定会跟着束屯和勒梅尔一起出发,这两位荷兰航海家正是想揭开地理学上那个谜团的人。”

“他们也是学者吗?”海伦娜夫人问。

“不是,是两个商人,他们并没有想到探险在科学上的意义。那时,荷兰有个东印度公司,该公司掌控着穿越麦哲伦海峡的所有权。那时候,麦哲伦海峡是唯一一条从西方各国到亚洲的通道,所以,这种特权实际上就是垄断。一些商人想摆脱这种垄断,设法另找一条海峡。依萨克·勒梅尔聪明能干,受过教育,由他出钱组织了一次远征,他的侄儿雅各布·勒梅尔和一位名叫束屯的优秀海员于1615年6月出发,在火地岛与斯达腾岛之间发现了一条海峡,并命名为勒梅尔海峡。1616年2月16日他们又绕过了著名的合恩角,又叫‘风暴角’,它比好望角名气更大!”

“说真的,我很想到那地方去探险!”罗伯特说道。

“你要是去了那儿,一定很高兴,”巴加内尔接着说,越说越起劲,“试想,一个航海家在海图上一点一点地把他的新发现标上去,天下有比这更愉快的事吗?看着陆地一片片出现在眼前,小岛、海岬从波涛中一个一个涌现出来。起初,划出的界线是模糊的,断断续续的,这里一片隔离的土地,那里一个偏僻的海湾,然后历次发现的陆地渐渐补充进去,线与线连接起来,虚线变成了实线,港湾显现出准确的弓形海岸,海角连接到确定的滨海陆地,最后,形成了一片新大陆,有湖、有河、有江、有山、有谷、有平原、有村落、有城镇、还有都市,瑰丽壮观,展开在地球上面,多美啊!朋友们,新大陆的发现者真了不起!他们是发明家!可惜现在这种事业和开矿一样,已被人家开采殆尽。新大陆,新世界,一切都被发现了,都被探测过了,我们这些人是地理学上的迟到者,已无用武之地了!”

“怎么没有用武之地啊,亲爱的巴加内尔!”哥尼纳凡说。

“哪里还有哇?”

“我们现在所进行的事业就大有用武之地呀!”

此时,邓肯号正在威斯普奇和麦哲伦等名人走过的航道上疾速行驶。9月15日越过了冬至线,朝那著名的麦哲伦海峡的入口驶去。好几次与巴塔哥尼亚的南端海岸遥遥相望,但只隐隐约约地看到在天边的一线。船在10海里以外沿着这带海岸南下,就是用巴加内尔的大望远镜也只能瞧见美洲海岸一个模糊的轮廓。

9月25日,邓肯号已驶抵与麦哲伦海峡同一纬度的地方,并毫不迟疑地驶进海峡。汽船一般都喜欢取这条线路驶进太平洋。海峡的准确长度为372海里,海水都很深,即使是最大吨位的船只也都可以靠海岸行驶。海底平坦,淡水站接二连三;内河众多,鱼类丰富,森林密布,猎物繁多,停泊点多且安全便利。总而言之,这麦哲伦海峡优点多多,是多暗礁、多暴风雨的勒美尔海峡和合恩角所不能相比的。

头三四个时辰,也就是说,船再行驶约60到80海里远就能抵达格利高里海角了,这儿的海岸平坦多沙,景色迷人。雅克·巴加内尔瞪大眼睛,贪婪地观察海峡的每个细节,害怕漏掉任何一处景点。船走完这里的海峡需要36个小时。两岸风光旖旎,南半球的阳光灿烂明媚,令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北岸没有人烟,而在火地岛南边光秃秃的岩石上稀稀拉拉有几个可怜的火地岛人在游荡。巴加内尔并没有看到巴塔哥尼亚人,真是咄咄怪事,这使他大失所望,但同伴们却并不以为然。

“巴塔哥尼亚没有巴塔哥尼亚人,就不是巴塔哥尼亚了。”他抱怨地说。

“别着急,我尊敬的地理学家,”但哥尼纳凡爵士回答说,“您会见到巴塔哥尼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