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北伐军指东打西征上都(第5/8页)

李文忠琢磨出了一个“赶狼出窝”巧计,自己汇合常遇春便是为实施下一步的大兴州之战,临行前吩咐部将:步兵全军顺大宁至上都的驿道进逼大兴州,由常将军派来的两千轻骑在前开路,各部旗帜集中到这两千前锋部队,专门用以一路张大声势。

等待大宁战况的常遇春等来了李文忠本人。

此刻,也速部进占大兴州的消息也传到了常遇春军中,常遇春正准备传令李文忠由正面进兵,而自己率所部八千铁骑顺落马河西进侧击,两军汇合于大宁州,对其实施强攻。

李文忠说了自己的来意:“元军虽然已经两股合一,但也速已是惊弓之鸟,我大军若逼近大兴州,此贼必走新开岭山区与我周旋,如此紧逼未必能擒获此贼。”

常遇春也料到了这点:“所以我骑兵疾进其背后,断其归路,这两人岂不就此被围在了大兴州?”

李文忠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敌军无退路,势必持城死战,若强攻我军伤亡必大,一旦被迫长期围困大兴州,敌我所备粮草我军未必胜于元军,小将已代将军传令,我步兵大军径直西进,将军与我莫若绕过大兴州,直接隐蔽进兵新开岭,在那里等着元军岂不事半功倍?”

常遇春立即明白了自己这位年轻副将的意思:把野狼从窝内驱赶出来,提前在它的必逃之路设伏,那时的山区地利将属于了自己,当然强于攻坚作战。

常遇春立即大笑首肯:“好计!不妨把攻占大宁的老办法再用上一回,我们八千轻骑全部打出元军旗号,如此将能借助元廷所修驿道快速行军,两日夜即可到达新开岭!”

解释一下新开岭:这决不会是现代战争中民主联军四纵歼灭国军第25师的辽宁省宽甸新开岭,元末明初的这个新开岭应该位于今天内蒙古境内,距离元上都开平不远,是开平东部的一片低矮山脉,当然也是一道天然屏障。

常遇春全军结束休整立即出动,部队全是骑兵,行军自然快捷,而此刻大兴州的也速与脱大赤,两位都在集中精力于正东大宁方向扑来的大批明军,这使得常遇春与李文忠率部顺利从北面穿境而过,来到新开岭山地。

可能有朋友要问:元朝的丞相这么多?这里怎么又冒出来一位脱大赤丞相?

元朝乃两都制,上都与大都几乎同等配备文武百官,诸部衙门也都一一俱全,大都有几位丞相,上都照样有几位,简直如同今天戏剧中的A角、B角,上都也是元廷的另一政治中心。大多史家都以大都为正都,上都为陪都,其实,在上都办公的“上都分省”才是元廷中枢组织“都省”的核心部分,而那时的元帝基本就是轮流“旅游办公”(岁时巡幸),每年大致在上都驻留半年左右:“发号布政,罔不在焉”,这样元朝丞相也就自然多了一倍。——标准的“机构重叠”。

不止于这些,各个行省都有元廷中央政府直接任命的左右丞相,用来限制一把手平章政事的权利,可以说,元代的丞相不仅“重叠”设置,简直是多如牛毛!

现在,元廷的丞相就“重叠”在了大兴州,不过,绝不会存在汉人们的习惯认识:一山不容二虎。

蒙古人自觉得很,谁的兵多谁是老大,原来驻防大兴州的部队不足一万,而也速带来三万多重兵,更何况这时的也速还有个梁王身份,且是率部驰援脱大赤,这基本等于救命恩人到了,这位脱大赤丞相能不乖乖服从也速丞相?

来自东方的军报一起接一起,一报比一报紧急!也速现在忧心如焚,眼睁睁等着常遇春率不知多少大军席卷而来!

原来指望大宁能拖住常遇春的后腿,或者在常遇春西进时脱火赤能从背后给他一刀,现在情况变了:军报早到,那常遇春回头吞进了大宁,连嘴巴也没抹,翻身就扑到了大兴州,哪见过这种愣小子?

也速紧急多派探马,打探南蛮详细军情,谁知回报都是凶信,而且是些不明不白的凶信:“南蛮战马无数,旌旗遮天,大军铺开数十里,黑压压一眼望不到边,进军速度极快,估计明日即可杀到大兴州!”

大体都是这些笼统军报,也速也理解探马们的难处:如何能深入敌军纵深来个详尽而又全面的“人口普查”?

带兵不比做文章,死读书本要不得!敌变则我变才是为将之道,看来之前考虑略有欠周,抢占大兴州阻击明军的设想有些托大了,也难怪,谁能料到脱火赤这么不经打?

有一点可以肯定:决不能让常遇春把自己给围困在了大兴州!与其在这里被围,那还不如当初死守全宁城呢!

本相爷幸亏早就想好了退路:兵退新开岭!到山区开展游击战吧。

66

对于也速下令弃城退往山区,脱大赤并无异议,甚至有些感激也速:就此一气退到上都也没什么,天塌下来有也速丞相这位“高个”顶着,皇帝再也不能追究自己的畏战弃守之罪。